据媒体报道,就在前些时,一位88岁的老人摔倒后无人相助,一个半小时后才被送到医院救治,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扼腕叹息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何以会出现如此状况?难道国人都丧失了道德的尊严并麻木了良知的义举了?

在反问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该加以反思,深挖一下此等现象时有发生的背景。自“彭宇案”、“许云鹤案”起,“扶不扶”,在上自国家、下至地方的各种媒体上,展开了一场尚未有结果的社会大讨论。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讨论是应该的,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静下心来思考一下。中国人自古都自命以道德立国、立身、立命,几千年来都讲究仁、义、礼、智、信,可谓是传统优良、典范林立,为何在崇尚真善美等道德观念仍是社会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仍在社会中起着主导作用的今天,社会道德底线一再失守,甚至连行侠仗义、拾金不昧等美德义举也被金钱染指?痛心疾首之余,各类人士以各种不同方式对非人道现象进行口诛笔伐,似乎这样,此类丑恶现象就可以遁于无形。

不过仅仅有批判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认真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是否有意无意之间将老祖宗珍藏下来的道德抛弃得所剩无几?道德的底线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被一再撕破。尽管有专家解释中国众多社会问题是因为制度的原因,但是当一个社会在法律和制度尚未健全和日益完善之际,道德就成了规范个人行为的最基本准则。“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仅因为坏人的可憎言行,更因为好人的可怕沉默”,这也是马丁·路德·金的一句名言在微博上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而如何遏制“坏人的可憎言行”,让好人不再沉默,才是拯救道德的关键。这个关键就是重建社会化的道德体系,以及为道德保驾护航的法律制度。而其中一个关键的节点,就是减少道德者的行为风险,让道德的绑架者和戕害者付出N次方的沉重代价,从事实上唤醒全社会的道德良知。

道德的核心是人性,人性的灵魂是良知,良知的体现是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因此,拯救道德,须首先张扬人性,而张扬人性必须唤醒良知,只有在做人的具体行为中,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关系的日常生活中,让良知得以显现,人性得以复苏,道德得以自觉,人道主义精神的光大才成为可能。拯救道德成为可能,还必须仰仗于建立健全匡扶正义的社会制度,以及没有后顾之忧、没有讹诈风险的人道主义精神氛围。唯其如此,我们想当活雷锋、我们敢当活雷锋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鲜花簇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