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向 炜

“第一次有信阳日报的记者采访我,没有想到像我这样的基层人物,还会受到关注。”这是昨天上午,梁莹面对记者采访时说的话。

2005年2月,当模样清秀、举止端庄的梁莹,第一次出现在信阳市殡葬管理所时,许多人投来了疑惑和不解的眼神。他们同样也没有想到,多次获得省、市级军休安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军休事业的梁莹,从此开始投身殡葬事业,成为我市第一位也是全省惟一一位女性市级殡葬管理所所长。这一年,她刚好38岁。

当市民政局党组决定让她到市殡葬管理所任所长时,梁莹并没有考虑太多,但当她来到殡管所,就面临着原殡仪馆资产、人员向民营企业整体移交及殡葬改革工作启动的双重压力。当时全所仅3人,既要看管好废弃的殡仪馆旧址,又要维持公墓的正常经营,还要处理好部分老职工上访等诸多事宜。

面对这么大的压力,这个弱女子并没有被压垮,而是在市民政局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坚强地挑起了重担。在非常时期她经常是白天忙移交,处理人员上访,夜晚还要往返远在郊区殡仪馆旧址及公墓两地,给工作人员送饭。直至现在,她还要经常深夜到荒山野岭的贤山公墓去检查安全工作。这样的工作环境对有些男同志来说都感觉阴森恐惧。有时灯光、月光反射到一排排墓碑上发出荧荧亮光让人毛骨悚然,但梁莹没有害怕,更没有退缩,而是勇敢面对。

由于我市地理环境特殊,山区多,一些人在某些封建迷信观念和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非法私建公墓,大肆毁林占地。为了遏制这一现象蔓延,她在所内开设了一条24小时举报热线,对于那些在殡改中私自土葬、顶风而上的人,给予严肃处理,决不手软。2006年4月,梁莹亲自带领殡葬执法队员在五星办事处工作人员的配合下,(下转A2版)

梁莹:用爱心为生命送行

(上接A1版)组织100多人的执法队伍对五星乡琵琶山村的一处偷埋土葬进行了强制起尸火化,这一举动,使村民认识到信阳市进行殡葬改革的决心,消除了部分偷埋土葬的侥幸心理,给五星乡及周边群众起到了极大的震撼作用,促进了我市殡改工作的顺利进行。她还带领执法队员在深山林区一处处察看、拍照、取证,并依法处理私埋滥葬现象,接到过一些恫吓电话,甚至直接对其进行人身安全威胁,但她仍坚持原则,不信邪、不动摇,毫不畏惧、从不退缩。

公墓是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的服务行业。6年来在梁莹的心中时常装着一愿望:一定要把殡葬职工们这种天使般的心灵,通过现代殡葬先进文化、优美环境和优质服务凸现出来,实现“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安慰”的宗旨,为此,除了加大对公墓周边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环境的有效治理外,梁莹要求工作人员把客户当作自己的亲人,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理解的眼神、一声亲切的问候,都透出亲人般的温暖,与客户的孝道亲情相同化,通过以心换心、以情通情的亲情服务,使客户追思怀念亲人的悲哀情绪在亲情的氛围中得以缓解或宣泄,使客户最大限度地领略和享受亲情化服务,为贤山公墓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京港澳高速信阳段7.22特重大汽车燃烧事故发生后,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市民政局委派梁莹全程参与协调处理41具罹难人员遗体的火化及善后事宜。她不畏酷暑,不惧艰难,面对严重炭化的遗体,她没有恐惧和退缩,有的只是责任和义务;面对悲痛欲绝的亲属,她没有厌烦和推脱,有是只是体贴和耐心。她连续在信阳金山殡仪馆奋战7个昼夜,圆满完成任务。通过尽职尽责的服务,树立了信阳民政部门的良好形象。

参加工作以来的前19年,梁莹在军休二所工作期间,让曾经驰骋疆场的勇士们在该所安享晚年;在公墓这人生最后的驿站的6年,她用爱心为生命送行。在这两个特殊的服务岗位上,她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并带领着全体工作人员不断攀登,默默奉献,尤其是到市殡葬管理所工作后,她战世俗、胜自我,投身殡葬事业;抓殡改、攻难关,开创殡葬工作新局面;谋发展、图创新,努力打造现代化园林公墓。在平凡而又普通的工作岗位上,梁莹用爱心书写着人生最美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