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蔡从珍正在剪纸时的情景。
黄 颖 摄

□本报记者 黄 颖

经她的巧手变幻出千余幅活灵活现、贴近自然的剪纸作品,用一剪一纸表达对宜居城市、美丽信阳的热爱;她退休后重拾早年爱好、自学并进行剪纸创作,近500幅作品被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结集出版;她一生从事小学教育,两个儿子都被她培养成在各自领域里的国家技术权威和博士生导师,她就是退休教师、民间剪纸爱好者蔡从珍。

一剪一纸染红夕阳生活

出生于解放前的蔡从珍,幼年时就喜爱各种手工制作,跟母亲学习绘、剪、绣、裁、编织、缝纫等技艺。结合自己会剪鞋花的技艺,退休后的她便开始自学剪纸。“开始有点难”蔡从珍说。“后来慢慢摸索,就越来越熟练。”蔡从珍对于剪纸的感觉特别好,外出旅游一趟,回来之后往往都会有灵感:在动物园里看到小孩逗老虎玩,就剪了个《虎妞》;到茶乡看采茶,回来就剪个《采茶乐》……她的观察力往往令同行的人惊讶。蔡从珍说:“我喜欢看《动物世界》、《人与自然》,喜欢看动物的细微动作,比如看鸟,我不仅看它长什么样,还看它起飞、飞行、落下时的动作,”像蝴蝶,蔡从珍学会了将近40种剪法。这种孜孜以求的劲头,使得她的剪纸水平逐渐提高。

信阳是茶的故乡,蔡从珍老人根据自己的细微观察,用手中的小剪刀剪出了许多与茶有关的剪纸作品。蔡从珍说,有关采茶的、炒茶的、品茶的一些生产、生活画面我都喜欢剪。蔡从珍还将耳闻目睹的城市变化融入到剪纸艺术创作中,她的剪纸有南湾湖、鸡公山、彩虹桥、茗阳阁等信阳景观。蔡从珍由衷地说,我是信阳人啊,总想用手中的剪刀剪出魅力信阳的景象。

在庆祝新中国60华诞那些日子里,人们纷纷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一辈子从事小学教育的蔡从珍为庆祝共和国60华诞准备了一份特别的贺礼,她用三天时间、精心制作了一幅剪纸画“和和美美”,表达对祖国的深深祝福。

很多时候,剪纸成为丰富蔡从珍生活的调味剂。“有时候她说出来的植物我都不认识,太丰富啦!”农校毕业的蔡从珍侄子蔡枫林感叹说。剪纸对于蔡从珍来说不仅让她多认识了几种植物、动物这么简单,如《鹿回头》代表“浪子回头”;像《王祥卧冰》、《马上封侯》、《岁寒三友》等表达了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没曾想这动手又动脑的剪纸竟会给蔡从珍的晚年生活带来这么多乐趣,它既丰富了她的知识面也丰富了她的生活。亲戚、朋友和同事慢慢都知道了她有剪纸技艺,遇到了乔迁新居、娶新媳妇之类的喜庆之日,都会向她讨要剪纸作品以烘托气氛。10年来,蔡从珍剪纸不辍,从最简单的一个个喜字到后来复杂的《采茶乐》,她先后剪了1000多幅作品,并结集出版了《蔡从珍剪纸作品集锦》、《原创民间生活剪纸》等书。

为攀艺术新高拜师许煦

在民间文化底蕴深厚的信阳,提到剪纸,人们自然就会联想到许煦,许煦在全国剪纸艺术界都算得上名人,曾获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最高奖“山花奖”、全国民间工艺美术书法大展金奖等奖项,被誉为“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蔡从珍一直都很喜欢许煦的剪纸作品,她一心想拜许煦为师。2009年春天,在一位热心人的引荐下,蔡从珍带上自己的几幅作品,来到许煦的创作室。她带去的几幅剪纸作品得到她的“老师”许煦的认真点评,许煦夸赞老人的剪纸作品:“剪得比有些申报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剪纸作品都好。”像一个求知若渴的小学生,蔡从珍认真听着许煦的指点,频频点头。令人欣慰的是,这对酷爱剪纸艺术的“忘年交”还达成了一个协议:以后许煦参加剪纸艺术交流活动,方便的时候带上老人。

在蔡从珍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幅剪纸版的“六子图”,三个头六个身子的图画被她用剪纸表现得异常鲜活。桃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寿”,利用汉字的谐音,她把蝙蝠跟桃这两个几乎不可能一起的事物组合起来,就形成了“福寿双全”的美好祝愿。香港要回归那年,她想剪紫荆花,可是一直不知道紫荆花的叶子是什么样的,这可有点难住了她,后来她终于见到了紫荆花,原来“叶子有对着长的,也有错着长的。”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蔡从珍老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老伴叶宗杰也是一生从事教育事业,蔡从珍的作品集都由老伴整理、编校的。真可谓:伉俪情深五十载,相濡以沫长相守。一剪一纸总关情,剪得夕阳红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