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大会会场。本报记者  曹新俊  摄    

本报讯(记者 曹新俊 马保群)8月19日上午,由省法学会主办,市委政法委、市法学会协办的以“中原经济区建设法制保障”为主题的第三届河南法学家论坛在市行政中心隆重召开。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尹中卿,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党组书记、会长李新民,省委副秘书长、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王群,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省法学会党组成员、常务副会长李承先,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郭玮,省法学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杰,省法学会副会长李中和、程自由、宁金成、田土城、吴祖谋,市领导王铁、高俊峰和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周冀荣等出席论坛。

中国法学会会长韩杼滨发来贺信。

李新民在致辞中代表省委、省政府和省法学会,向出席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为论坛召开提供大力支持的信阳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他说,本次论坛选择在信阳召开,主要基于三点原因。一是信阳是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选择在信阳举办这次论坛,就是要与正在开展的“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二是信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具有典型代表性。信阳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自然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好路子,对于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坚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三是信阳的政法工作成绩比较明显。信阳在政法工作中探索出了“四家工作法”等工作经验,全市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持续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李新民强调,本次论坛是发挥省内外法学资源优势,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次学术盛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位法学专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学术思想,对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法学理论、法律实践问题,积极发表真知灼见,积极提出意见建议,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建言献策,提供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

李新民要求,全省各级法学会及其研究会要以这次论坛为契机,认真总结借鉴、学习推广论坛的研究成果,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法治保障问题,紧密结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实际,着力开展应用法学研究和对策研究,努力取得一批既有较高学术价值,又对实践具有较强指导性、针对性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领导决策,发挥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作用。

王铁在致辞中代表全市人民对第三届河南法学家论坛在信阳召开、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光临信阳表示热烈欢迎,并从市情、法源、变化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信阳。

在介绍信阳市情时,王铁说,信阳是块古地,最早叫申县,比上海叫申早了五百多年,信阳产生了很多伟大的人物,如司马光、“状王”宋世杰以及陈元光等都源自于这里;信阳是块红色圣地,是鄂豫皖苏区的首府,红25军、红28军、红四方面军都在这里长期战斗,共和国第一批授衔的将军,信阳就有许世友、李德生等56位;信阳是块绿色宝地,是北国的江南、江南的北国,植被覆盖率高于全国12.4个百分点,水资源是河南的1/4,水库的总量是河南的1/3;信阳是块交通要地,是国家命名的全国44个交通枢纽之一,有四条国铁、三条国道、三条高速。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