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微博上的传言再一次触动人们对食品安全谈之色变的神经,这条消息称,鱼贩子往水里撒的一种速溶的白色粉末,叫做鱼浮灵,能让半死不活的鱼迅速“起死回生”,活蹦乱跳起来。据微博上称,这种鱼浮灵使鱼类出现铅超标1000倍、砷超标近十万倍,可能严重危害人的肝、肾,被食用可能致癌,还影响智力。

目前无证据表明鱼浮灵会危害人体

“鱼浮灵的化学成分是过氧碳酸钠、或过氧化钙等过氧化物,在常温下能很快溶于水,并迅速释放氧气。使用鱼浮灵后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并在长时间内维持,能有效防治水生动物因缺氧而造成的浮头、泛塘等现象。正常使用不会对鱼造成危害,也没有任何实验证据和理由说鱼浮灵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农业部渔业动植物病原库主任、中国水产学会鱼病研究会第四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先乐解释说,“过氧碳酸钠、过氧化钙分解出的碳酸钠、钙存在水体里,有一部分可能会被鱼的体表吸收,或通过腮进入肌肉内,但吸收的量有限,不会对人造成危害。”杨先乐教授解释说。

国家允许在鱼塘使用鱼浮灵

类似鱼浮灵这种过氧化物,国家是允许使用的。但鱼浮灵一般使用在鱼塘里催氧,而非在贩卖过程中,使用过量的话,不但缺氧得不到缓解,还会使鱼死亡。

“一般在销售过程中,很少有人会使用鱼浮灵,鱼贩子多用增氧泵来进行物理方式的增氧,而非化学方式的鱼浮灵催氧,它可以缓解一般性的缺氧,但快死的鱼并不能靠鱼浮灵起死回生,还会污染水体,换水本身的成本很高,所以一般卖鱼的不会使用它,而使用增氧泵。”杨先乐教授表示市场上很少有鱼贩子会使用鱼浮灵这种化学催氧方式。

鱼浮灵本身不含铅砷金属

“至于网友说撒过鱼浮灵的鱼检验后发现鱼体内铅、砷超标的说法,不可能是过氧化物造成的。过氧碳酸钠本身就不含金属离子,如何分解出来铅、砷等重金属来?除非渔民使用的鱼浮灵里还有别的杂质如金属成分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说,除非鱼浮灵本身含有杂质。

杨先乐教授说,网上所称的会带来人体重金属超标,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四川一名多年从事水产检验检疫工作的专家也表示,从化学成分上看,鱼浮灵是无毒无害的,但提到杂质,就不好说了,我国目前没有将鱼浮灵列入禁用药物清单,对水产品的检验检疫过程中,鱼浮灵不作为检测对象。

上海海洋大学渔药专家、国家水生动物病源库副教授胡鲲博士介绍,鱼浮灵的使用,多见于水产的运输环节,以降低鱼虾的死亡率,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一些水环境消毒,也使用鱼浮灵。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我国目前并未发现因鱼浮灵的使用而引起的重金属超标,甚至危害智力、致癌的案例,消费者不用过度担心。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