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陈世军 李永强 吴桂兵)衣服脏了,有人洗;没水吃了,有人挑;生病了,有人上门来看;寂寞了,有人来陪;想热闹,出门就有俱乐部……家住罗山县竹竿镇河口村的张连义老人一提起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就赞不绝口,连连竖起大拇指。
为解决新形势下的农村养老问题,2010年年初,罗山县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截至目前,居家养老服务已在该县竹竿镇试点成功。活动开展以来,这一居家养老服务深受当地老人的好评。
政府埋单,居家养老服务全免费。从居家养老推出伊始,该县便确立了政府埋单、老人享受免费服务这一宗旨,建立健全了一套完整的县、乡(镇)联动经费保障机制。首先将护理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解决护理员的待遇问题。其次,镇里因地制宜,对各村村部闲置房进行改造翻新,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到每村一个;整合农村空闲住房,在老人居住较集中的村民组成立居家养老俱乐部。
居家养老俱乐部,老人们的“开心家园”。每天早上,竹竿镇河口村的老人们总会早早来到位于村部的居家养老俱乐部。“这里环境好、设施多,老人们聊聊天、打打牌,有时还能听到大鼓书,比一个人呆在家里心情好多了。”今年76岁的老人方友平高兴地说。这几个月来,他天天都来这儿报到。像河口村这样的居家养老俱乐部已经覆盖了全镇所有行政村,越来越多的老人可以像方友平一样,在家门口便可享受到居家养老的各种服务。由于居家养老俱乐部都建在老年人居住较集中的村民组,方便了周边老人休闲娱乐。
孝心护理员,老人们的“亲闺女”。由于居家养老的服务对象多是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年老体弱的优抚对象、空巢老人,以及因子女困难无赡养能力的病残、智障、失能老人,这便需要有一批富有孝心、爱心的护理员。因此,在护理员的选聘上,县、乡(镇)以民主推荐和自荐的形式,通过公开评议,在各村民组遴选出一批护理员,并进行专业培训。孝心护理员每人联系帮扶15位老人,每天对居家老人提供日常养老上门服务和即时上门服务,内容包括料理家务、清洗衣物、理发洗澡、代买物品、看护守护、情感交流、寻医拿药等。
今年44岁的万明荣是赵山村的护理员,她是当地出了名的好媳妇,此前她二十多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直至婆婆今年5月去世。对于孝心护理员每月200元的报酬,万明荣说:“不能讲钱,爱心人士捐钱,我们没钱,尽点力是应该的。”为了服务好老人,万明荣还自己制定了“五星级服务制度”,并在全镇进行了推广。王集村80多岁张己凤老人,老伴去世多年,她瘫痪在床,惟一的儿子又患有精神病。联系老人的护理员叫卢秀英,每天都会抽空到张己凤家,帮她做做家务、聊聊天,搀着她到外面散散步。最让张己凤感动的是,今春大旱插秧时,各家都在自家的田里忙时,而卢秀英却组织义工为老人抽水、插秧。一说起这事,老人就激动地说:“她虽不是我的闺女,但比亲闺女还亲呀!”
经过在竹竿镇一年多的试点运行,罗山县首创的这种最温馨、最亲情、最便利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全县正渐次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