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信阳调研时,对信阳城乡一体化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5月3日,市委明确要求,用2个月时间,完成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即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保改革、生活改革。

一石激起千层浪,改革引来春满园。为把市委、市政府决策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农户享受到“四项改革”的实惠,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市里确定的任务基础上,新县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扩点扩面,在全县所有乡镇区所在地的32个行政村和居委会全面推行“四项改革”工作,占全县197个行政村总数的16.2%;涉及人口42268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5.1%。

新县广大干群积极响应市、县号召,以“四项改革”为抓手,迅速在老区大地掀起了城乡一体化高潮。截至目前,32个村全部完成“村改居”工作,占市下达任务数的258.3%;完成户籍改革登录5111户、18439人;已发证2780户、9983人,占市下达任务数的162.9%。

政府:强力推进

“四项改革”,政府是主导。新县县委、县政府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聚全县之力强力推进,使千千万万农民变市民的梦想逐渐成为现实。

早在2010年,新县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在新集镇艾洼居委会先行试点,开展了“四项改革”工作,当年12月22日,试点成功,居委会农民整体实现农民变市民。今年5月3日市委常委会后,新县先后召开党政联席会、县委常委会等“四项改革”专题会议7次,县委书记詹玉锋、县长杨明忠等主要县领导亲自部署工作。调整充实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印发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农转非”工作的实施意见》、《新县城乡一体化“四项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县委常委会议纪要》。每星期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明确了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区的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从而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实施”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部门:主动配合

“四项改革”,部门是关键。“四项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化的工作,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工作进程。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新县各相关职能部门站在惠及民生、统筹发展的高度,结合工作职能,主动配合搞好“四项改革”工作。县公安局明确专职领导、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四项改革”中的户籍改革工作,各基层派出所抽调骨干配合各乡镇区搞好“农转非”入户登记工作。同时,加大与市公安局沟通协调力度,加班加点做好“农转非”户口变更工作,并在“农转非”户口簿上专门注明“农转非”字样,以便农民“农转非”后享受专项优惠政策。县财政局先后筹措资金700多万元用于“四项改革”配套投入,确保“四项改革”工作正常运转。县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涉及民政有关工作的通知》,积极向上申报“村改居”名称变更审批、备案,及时解决“农转非”后1762户农民农村低保转为城镇低保问题。县人社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对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转非”人员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并与县卫生局主动搞好政策对接,及时解决“农转非”后农民自由选择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衔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衔接等问题。县计生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农转非”居民计划生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全力落实好“农转非”农民继续享受农村居民的计划生育政策。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商务局等涉农部门全面落实“农转非”农民享受种粮补贴、退耕还林、家电下乡等惠农补贴政策。县教体局落实了“农转非”农民子女享受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县住建局除落实“农转非”农民享受农村危房改造的优惠政策外,还主动承担了“四项改革”后新型社区的规划设计及基础设施配套等工作。各部门的主动配合,形成了推动“四项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了“四项改革”向纵深推进。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