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耕夫

为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问题,全面推动农村思想文化建设,国家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从而使农家书屋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农民生产之余学习的好场所。然而,目前一些村里的农家书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问题,在建设与管理上都还存在着亟须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错位。有的村已建成的农家书屋只是停留在形式上,成为一种摆设,完全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二是书刊配置不当。存在着书刊数量不多、类别不全、用途不大、知识不新等现象。三是缺乏专人管理。存在想看进不了门、想借找不到人等问题,还有的一直是“铁将军”把门。

“农家书屋工程”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惠及农民群众、受到农民欢迎的德政工程和民生工程。各地理应重视农家书屋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阵地。同时,在今后农家书屋的书刊配置上,要切合农村需要、合乎农民口味,在品种上应当体现多样性、广泛性,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群众,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书籍;在内容上也要考虑指导价值、实用价值,全面把握农民的所需、所盼;在形式上应当突出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确保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记得牢。乡村干部可以考虑在村内公选一两名文化基础好、责任心强、热心公益事业的村民担任农家书屋的管理人员,定期向村民开放,并规范、完善农家书屋的图书管理和借阅使用制度,有效利用好农家书屋的科技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好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真正使农家书屋成为广大农民需要的“营养屋”、“致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