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这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的饮食习惯。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愿意天天到食堂吃饭,而是钟情于校园附近的大排档和小餐馆,而个体餐饮的卫生状况却令人担忧。

6月21日中午,记者来到信阳师范学院的宿舍楼下,随机采访了几位刚刚下课回来的学生。当得知记者想来了解学生的饮食情况后,就读于该校化学院的大三学生小王告诉记者,很多同学的饮食都很不规律。“我们班男生几乎很少有吃早饭的,除非有早课才会买点面包吃。午饭嘛,男生的规律性比女生要差一些,男生比较喜欢运动和玩电脑,一旦沉溺很容易耽误吃饭时间。很多同学午饭都是买回来在宿舍吃,结果是边玩边吃,不利于健康的。”小王边说边朝着食堂方向指去,确实有很多学生用一次性饭盒把饭菜打包。殊不知这些饭盒在高温下会产生有毒物质,但很多学生早已无所谓了。

当日下午7时许,记者又来到该学院东门,东门附近的几条小街上集中了各地风味的小餐馆和大排档。有新疆大盘鸡、川味串串香、贵州花溪粉、各式烤肉等,每家餐馆生意都十分红火。90%以上的客人都是大学生。他们有的三五成群,炒几样家常菜,有的则10几个同学围坐一桌,热腾腾的火锅加上冰啤酒,凉菜、小吃摆满一桌,气氛很是热闹。记者走入一家家常餐馆,询问其中一桌,大学生为何不到食堂吃饭?几位大三男生很惊讶地回答道:“现在谁还去食堂吃饭,每天就那些花样,去食堂吃的都是大一新生。”当记者绕到一家串串香火锅店的后门时发现,服务人员把刚刚被学生吃完、清点过数目的竹签大把大把地直接扔到地上,再用半盆水,象征性地将竹签在盆里涮了涮,就又拿到台子上串各种菜品了。而在另一家面馆门口,停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馆子里的服务人员正忙着从车上抬下一个大油桶,往两个白塑料壶里灌油,虽然傍晚光线不是很好,记者仍可以清楚地看到油很混浊,就连桶底絮状的沉淀物也一起灌到壶内。

□本报记者 曹 威 实习生 李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