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开封,这座在海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古都名城、宋文化的发源地,人文荟萃,底蕴厚重,曾经孕育过数不尽的繁华。

春秋时期,郑庄公在今开封城南储粮筑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汉初,为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更名“开封”。自此,开封多了一个特殊的人文符号——“开”。

开封以“开”立城,因“开”而崛起,因“开”而兴盛。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开放包容,气象万千,“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成为人口逾百万、货物集南北的国际性大都会。

历经千年梦华,开封跌宕的历史,与她的文化、她的风骨、她的骄傲、她的兴衰一道,给世人留下了无尽的思索。

(二)长史可鉴,“开”乃进;当今有凭,“开”必兴。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作为河南省的老省会和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开封有过辉煌、有过骄傲。这里曾经拥有8家中央直属企业,曾创造了诸多的“全省第一”,在河南工业化征程中走在前列。

然而,由于定位变化、机遇错失,加之思想观念不解放、不开明、不开放等诸多原因,开封发展更多的是曲折沉浮,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滑,一度跌落谷底。1994年,经济日报发出《开封何时能“开封”》的诘问,曾经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的震动与反思。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开封不埋怨、不争论,坚持打基础、谋长远,立足于“开”,抢抓机遇,务实重干,经济发展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走出低谷,铿锵前行,一步一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