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雪峰 向 炜
一个事实毋庸置疑:过去贫穷落后的淮滨县继荣获河南省“经济发展十快县”称号之后,又荣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的称号。
一幅发展蓝图来之不易:曾经流传在司机口中的“绕千绕万,不走淮滨县”的口头禅,现在演变为外地客商“投资创业,淮滨首选”的经典。
一个原因不可否认:阳光党务出生产力、出竞争力,党风正、民心顺、事业兴的和谐发展格局已在淮滨形成。
构筑阳光党务的运行机制
“坚持不懈地推进党委和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运行,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保证县域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是淮滨县委领导对全县党政干部的要求。
在领导体制上,淮滨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党务公开领导小组,设立办事机构。确立了全县党务公开的工作格局: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各部门各司其责,纪委协调监督,群众积极参与。纪委承担与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内容的公开任务,负责对党务公开工作的协调和监督检查;组织部门负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等内容的公开;宣传部门加强舆论宣传和舆论监督,发挥新闻媒体对党务公开的促进作用;县直工委负责对管辖范围内党组织的党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在重点内容上,从人民最关注的选人入手,“五个常态化”的干部公选流程,是淮滨县党务公开的亮点。2009年至今,运用这一“阳光流程”,共选拔正科级领导干部16人,副科级领导干部54人,公开招聘大学生村干部183名,公开招聘教师、优秀政务讲解员、治安巡逻员等234名。公选各环节在政府网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被传为佳话。一批“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淮滨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提升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公信力和威望。随着党务公开的逐步推进,良好的政治环境成为淮滨发展的基石和后盾。
在为民服务上,通过党务公开的带动作用,政府各部门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政策通过广播、电视、公开栏、宣传单、电子大屏幕、多媒体触摸屏、服务指南卡等向社会公开。2010年,全县共培训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102万人次;对群众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印发宣传标语上万张、电视宣传标语数千条,向全县党员干部发送手机短信千余人次。全县上下形成公开治党、公开行政、公开监督的良好氛围。全县52个具有行政审批服务的职能部门和部分行政处罚权力部门实施流程再造,进驻县行政服务办事大厅实行“集中、阳光、效率”化的运作管理模式,在事项办理中实施“九公开”:公开办事项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收费标准、办事依据、办事责任人、办事时限、办事结果、监督电话等,有力促进了行政服务的公平、公正。
在监管机制上,坚持党委、政府领导,公开办承办,纪检、监察监督,人大、政协督办,工会、民政、教体、审批中心等职能部门协管全面推进。每一年度,县公开办与县优化办、纠风办、党风廉政建设办、法制办等单位联合,深入乡镇和县直部门定期不定期进行督察。县优化环境和干部作风建设督察组以“五禁止、十不准”为主线,严厉查处影响淮滨发展环境的人和事。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