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 郑先明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强调了党的领导作用,强化了领导干部的职责,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找到了重要切入点,其核心是科学发展,目的是为民惠民。

交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服务性行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服务民生的“加速器”。联系我市交通发展历程,就是抢抓机遇、站位全局、求实求效,谋求发展、改善民生的过程。

一、站位全局抓发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干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大局观念,用全局的眼光谋划部门工作,用部门的工作态度抓具体落实,紧盯国家政策机遇,紧贴交通行业特点,在提供保障上下功夫,在跟进服务上做文章,在科学发展上求实效,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干线公路改造工程,我市的干线公路里程、技术等级上了台阶;抢抓国家重点发展高速公路机遇,乘势建成了“双十字”高速公路网,为把我市建成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瞄准全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时机,克服困难,顽强拼搏,2005年以来新改建农村公路11096公里,将所有的乡镇客运站、县级客运站全部改造一遍,有力地改善了全市农村地区的运输条件和生活环境,初步构建了我市的交通运输网络,信阳市被确定为全国179个、全省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目前,我市公路总里程达2.4万公里,占全省的1/10,为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产能力和生活质量,推进魅力信阳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立足长远抓具体。交通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既要有站位全局、立足长远谋发展的战略眼光,又要有推进发展、抓好落实的具体抓手。近年来,全市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以“千辛万苦、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狠抓项目工作,形成了争取项目工作的可持续机制,做到了“实施在建一批、向上申报一批、论证储备一批”的格局。有人形象地之称为“嘴里嚼一块、筷子夹一块、眼睛盯一块”。如在争取淮息、淮固高速公路项目中,我局提前着手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多次赴省进京,争取上级领导支持。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2010年该项目被省政府确定为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由当初认为难以实现的项目调整为正式项目并顺利实施,增强了项目所在地的发展后劲。又如在内河航运上,抢抓国家发展内河航运设施机遇,积极争取淮河淮滨至三河尖段航运基础设施工程由交通运输部“十一五”储备项目调整为开工项目并顺利实施,建成了76公里的高等级航道,实现了淮河中上游复航,打通了河南通往长三角的水上通道,提高了我市水路运输方式在货运总量中的比重,实现了大宗散装物资的低成本运输。同时,着眼于我市城市发展和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积极开展鸡公山快速通道新建项目前期工作。目前,我局已规划编制完成了“信阳市公路水路运输十二五规划”,按照“支撑、通畅、保障”的要求,充实调整项目库,总投资400多亿元。

三、注重服务抓民生。多年来,全市交通运输部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特别是2005年以来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建设步伐,通过实施以“村村通”及县乡道路和危桥改造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投资规模、发展速度、建设标准、工程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市共完成投资32.8亿元,占全省农村公路总投资的12%;新改建农村公路11096公里,占全省改造总里程的11%;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22190公里,位居全省第2位;惠及全市2683个建制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油路)目标。同时,立足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工作实际,先后实施了38个市级示范村道路建设,规划了游河灾后重建居民安置区区间道路,完成了通往出山店水库大坝的道路建设任务,支持了出山店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对全市人口超过100人的自然村,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的原则进行了摸底调查,统一规划,逐步实施,力图使党的惠民政策得到具体体现,让农民从中分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四、统筹兼顾抓提升。立足于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按照我市到2020年城区人口达到100万,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双百”的总体目标,我局委托交通部科研院编制完成了《信阳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大力推进运输场站建设。截至目前,对全市所有的县(区)、乡(镇)汽车客运站全部进行了改造,新改建二级县级汽车站15个;新建乡镇汽车站193个,村级招呼站1080个;实现了全市所有乡镇通客车,基本形成了旅客和货物“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安全”的运输格局,并逐步步入道路运输优质服务和标准化服务的快车道。同时,通过加强货运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管理的科技含量,为广大货运客户提供信息服务,市区与县城,境内与境外的快速物流配送成为一体,实现旅客出行便捷,货畅其流。

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我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还存在管理水平不够高、行政执行能力不够强、服务意识相对淡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今后将突出以加快领导方式转变为切入点,围绕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总体战略目标,围绕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精心谋划好发展,切实服务好民生。

第一,转变思想认识。站在新的发展起点,面对新的发展环境,交通部门各级干部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创新有为,克难攻坚,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要。要树立三种意识:首先要充分认识交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当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助推器”。其次要牢牢把握新形势下加快交通发展的新要求和有利条件,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稳中求进,进中求快,快中求优,形成建设不松劲,管理上台阶的新局面。再次要深化对交通运输本质属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推动交通运输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提升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遵循发展规律。用领导方式转变推动交通发展方式转变关键在于把握发展规律,科学规划,顺势而为。从交通发展实际看,今后要按照发展现代交通业的目标,科学制订我市交通发展规划。结合信阳市情特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和未来走势,谋划信阳未来交通的发展取向,研究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公路、航道、公交、枢纽和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积极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趋势,加强综合规划和统筹,加快资源整合,推行先进管理,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衔接,大力推进各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城乡客运发展一体化、区域交通发展一体化,形成能力充分、衔接顺畅、运行高效、安全环保的现代化、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创新工作机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根本的是要依靠创新。坚持通过创新,进一步激发交通行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一是创新管理机制。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紧密结合我市交通发展实际,充分发挥我市交通区位优势,构建陆路、水路、空运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二是创新融资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的基础上,努力争取扩大财政性资金来源、充分发掘交通存量资产的效能,搭建融资平台,扩大筹资渠道,探索应用新的融资工具,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地方配套资金来源问题。同时,健全交通资金监管制度和约束机制,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益。三是创新发展方式。在加快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中,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约土地、能源、建筑材料,实现资源综合利用与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正确处理好交通建设、运营、管理与资源节约、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交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可持续发展新路。

第四,注重求实求效。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要求,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配套,加快发展紧贴产业特点、便捷高效可靠的现代物流服务,大幅降低物流成本,着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二是坚持水陆并举的方针,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实现交通运输的协调发展。三是注重规划控制,分类指导,积极整合交通资源,优化区域交通网络。四是坚持建管并重的方针,在继续优质高效地推进交通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行业管理,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加强运输组织协调,优化车船运力结构,努力挖掘运输潜力,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能力,尽可能多增运力。同时,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为城乡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环境和可靠的运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