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海 胡传仁

一次深入的理论探索,揭开了一段被岁月尘封的人民检察历史,经过省、市、县三级检察院的不懈努力,人民检察历史大放光彩——

建馆修史:美轮美奂的检察画卷。

九龙柱巍然挺立,巨型水池微波荡漾,喷泉的水柱活跃跳动,红色的热气球高高飘扬……4月20日上午,在位于革命老区新县的河南省检察系统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景观广场上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来自河南省检察系统的数百名代表热烈庆祝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的隆重开馆。

远远望去,红色的博物馆高高耸立,巍峨壮观。博物馆最前方的墙壁上,镌刻着河南省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咨询委员、河南省民营经济维权发展促进会会长李学斌题写的“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9个金色大字。博物馆正前方是宽敞的青石砖铺设的广场,广场一侧的地面上用白砂岩雕刻一形似方印的地雕,写有“河南省检察系统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金黄色大字。从大门前台拾阶而上,眼前的巨幅雕塑古朴典雅,高耸入云,气势恢宏,令人震撼!雕塑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风景,高度浓缩展示了河南省人民检察的光辉历史,蔚为壮观。

巨幅雕塑的前方是一池清水,名曰清阅池。清阅池是用蓝色瓷砖砌成,显得清静典雅。其用意是,让参观者走进展厅之前,在清阅池的周围,看着静静的水面,拂去心中的烦琐,平静心中的思绪,以便静静地参观检察历史。清阅池的正上方装饰着红五角星式的灯具,宛如群星高照,与清阅池遥相呼应,甚为壮观。

负责博物馆基建工作的信阳市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黎卫国告诉我们,这个教育基地有两层建筑,一楼为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展厅,共分八个部分,时间跨度是从1931年至2011年,分别展出80年来河南人民检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史料、图片、档案资料,展出面积达1800多平方米。二楼共有六个展厅,展出面积1500多平方米。

据介绍,一楼展板895块,都是经过精心梳理、筛选的,分别按照植根红土,伟大开端;继承发展,崭新篇章;十年浩劫,波折中断;正本清源,迎来春天;积极探索,繁荣理论;加强合作,对外交流;党的领导,亲切关怀;以及河南检察英模、附录等顺序排列。它们清晰地厘定了河南人民检察历史发展脉络,准确地勾勒了河南人民检察历史发展轨迹,为世人展示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河南人民检察历史画卷。

编者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军民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不断加强法制建设,运用法律武器捍卫和巩固红色政权,保护革命成果。

1931年7月,鄂豫皖区在新集(今新县县城)选举产生了工农监察委员会,成立了革命法庭和政治保卫局,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革命法庭内设国家公诉处及国家公诉员。人民检察制度的第一个国家公诉处和国家公诉人在此诞生,人民检察制度由此发端。

河南人民检察承载着人民检察制度发端的光荣与厚重,深深植根红土,走过继承发展,波折中断,恢复重建,迎来春天这一艰难曲折、震撼人心、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她记录着检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检察业务不断走向繁荣,检务保障不断得到加强,人民检察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的光辉灿烂篇章;展现了人民检察机关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惩治腐败、巩固政权,维护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一幕幕璀璨夺目的画卷;启示人们牢记历史,开拓未来,不辱使命,为人民检察事业而努力奋斗!从今天起,本报法制周刊将连续发表解读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