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喆

冬去春来,转眼又到樱桃红了的时候。樱桃是我国北方成熟最早、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它享有早春第一果的美誉,号称“百果第一枝”。其果实小如珍珠,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味道甘甜爽口。它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中铁含量位于各类水果之首,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和营养价值。女士食之可以养颜驻容补血,儿童食之可以杀虫治麻疹,中老年人食之可以祛风除湿治关节炎。

自古以来,樱桃以它的美丽鲜艳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礼记·月令》中有“仲夏之月,天子以含桃(樱桃)先荐寝庙”的记载,说明在古代人们已将樱桃作为祭祀的物品。宋代诗人朱淑真的《樱桃》也反映出樱桃作为祭祀物品的习俗,诗中写道:为花结实自殊常,摘下盘中颗颗香。味重不容轻众口,独于寝庙荐先尝。

古代的帝王和文人雅士在诗文中常常以樱桃为题来吟诵它、赞美它,古代帝王赞赏樱桃是因为樱桃有献于宗庙的传统,它和江山社稷息息相关,如后梁宣帝的《樱桃赋》:懿夫樱桃之为树,先百果而含荣,既离离而春就,乍苒苒而东迎。唐太宗李世民的《赋得樱桃》:华林满芳景,洛阳遍阳春,朱颜含远日,翠色影长津。乔柯啭娇鸟,低枝映美人。昔作园中实,今来席上珍。而历史上真正把樱桃注入词人情感的应该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在《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中真挚地由落樱生发出人生恨如江水的感慨: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由此可见此时的后主李煜在城被围困、宗庙不保、樱桃难献情景下的伤逝之感和危亡之痛。

樱桃在我国栽培历史久远,分布广泛,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野人送朱樱》中就写出了产于蜀地的樱桃: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棵匀圆讶许同。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把江浙一带种植的樱桃看作是上品,他在《吴樱桃》中写道: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踏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樱桃》诗为我们展现的是樱桃具有醒酒、润肺的保健功能:独绕樱桃树,酒醒喉肺干,莫除枝上露,从向口中传。宋代诗人蒋捷在《一剪梅·舟过吴江》中形象地描写了季节随着樱桃渐红、芭蕉转绿在流逝、推移: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三月樱桃乍熟时,内人相看引红枝。眼下伴着暖暖春意,肥美红艳的樱桃即将上市,樱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味,我们只有去细细地品味它的甘甜,感悟它的内涵,才能不辜负这令人垂涎的果中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