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时,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各项工作拉开序幕之际,省委号召全省党员干部集中学习贯彻“何平九论”,对教育引领平桥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自觉践行“四个重在”要领、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切实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为平桥区加快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强化机遇意识,扎实推进工业项目建设
时代在发展,机遇在召唤。当前,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机遇,平桥区有一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狠劲、闯劲、拼劲、钻劲,牢牢把握机遇的主动权,特别是在工业项目建设上,借时、借势、借力发展。2010年,该区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全年共签约项目66个,完成投资20.3亿元。其中,有16个项目投资在千万元以上,福建超越服饰集团、浙江宁波瑞孚集团、凯恩家具物流园、无锡一撒得福复合肥等8个项目投资达亿元以上,与省服装行业协会签订了建设平桥纺织服装产业园战略合作协议。平桥区招商引资实现了“量”与“质”的飞跃。
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干。把深入学习“何平九论”与贯彻省长郭庚茂《在全省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结合起来,切实抓住市委、市政府将建设平桥服装产业园作为全市“十大工程”之一难得的发展机遇,继续开展好大招商活动,实现跨越发展。
二、树立全局观念,扎实推进“三农”工作
所谓全局观念,就是能够从客观整体的利益出发,站在全局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做决策。建设中原经济区就是我省从全国发展大局出发,站位全局、融入全局提出来的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平桥区着眼全局,扎实推进“三农”工作。在全省率先注册成立了地权交易公司,土地流转面积达87.2万亩,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436家;建成粮食、蔬菜、花生等千亩种植基地12个,带动10万多户农户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开展农村“五权”确权办证工作;创新了抵押担保贷款。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等75家“草根银行”探索出了农村融资新路子。2010年,平桥区再度蝉联全市试验区建设综合排名第一,并荣获了新型农保扩面、文化引领两个单项奖。
今后,平桥区委、区政府将把“三农”工作摆在更为重要的地位,认真按照市委书记王铁提出的“六个放大提升”的要求,在宏观战略层面上形成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加快沿淮蔬菜产业带建设;筹建信阳茶学院;建设以向阳牧业为主体的现代养殖业等农产业集聚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发展。
三、激发创新活力,扎实推进产城融合建设
中原经济区建设呼唤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呼唤敢于创新的精神风尚,呼唤勇于创新的社会氛围。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领导干部要跟上中央决策的步伐、适应加快转变的要求,认真研究转变政府职能、转变领导方式、转变工作方法的问题,真正肩负起加快转变的领导责任,在创新中提高领导水平。”
创新需要勇气、智慧和激情。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和产业互动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编制了平桥产业聚集区产业规划,同时还将抓好浉河至平桥段三期治理与开发工程建设;打通从双桥向南的平南大道,实现与南信叶公路的贯通,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相依托、相融合。
四、牢记为民责任,扎实推进惠民实事建设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必须依靠人民。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近年来,平桥区对民生方面进行了探索,组建了全省首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在全省率先实行“职业教育代金券”,免费职业教育,创新校企一体化联盟合作模式,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万人次;在全市率先推行了国家标准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群众达31万人;我们还把敬老院、农村治安哨亭、中小学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留守子女”俱乐部等实事办成、办好。
省委书记卢展工指出:“信阳是劳动力、人口资源大市,发展职业教育大有希望、大有可为。”我们将以实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建好职教集团二期工程,进一步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完善免费中职教育和免费技能培训的政策机制,把实训基地建设成区域性技能人才的摇篮,并积极申报建设全国农民工技能培训示范基地,打造区域性培训中心;我们将全面启建启用乡镇标准化图书馆18座,实行专业化管理,把文化惠民的成果向村、组延伸;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规范管理,坚持村医培训和管理常态化;切实解决好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就业困难,确保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000人以上。
学习“何平九论”,我们将以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富民强区为中心任务,有激情、有活力、有思路、有办法,善当前锋、善打头阵,努力实现发展进度高于全省水平、高于全市水平的“两高”目标,全力建设实力平桥、幸福平桥、平安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