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母亲接出来享几年清福,是埋在我心底已久的愿望。那年,我第一次探家,母亲才50出头,却苍老得像年过花甲的人,满头黑发似乎转瞬间变得灰白,原先干净利落的手脚,也变得迟钝了。望着母亲憔悴的面容,我心中一阵发酸。父亲早逝,母亲为把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拉扯大,过分操劳才累成这个样子的呀!那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名堂来,把母亲接出来享几年福!

斗转星移,我提了干,继而又具备了随军条件,便专程回家去接母亲。哪知母亲怎么也不愿离开家,住了一辈子了,我舍不得家,舍不得家里的地!“母亲不愿走,妻也因舍不得离开那美丽的小城,而终于未能成行。

这几年,妻常流露出要我转业的意思,我想也好,转业了,有了安定的家,把母亲接到城里也可了却我的心愿。不料虎年春节,我休假探亲,母亲却突然提出要跟我到部队去享几年福,还要我的妻子也随她同去。我心里却敲起小鼓。眼看这两年转业有望,何必再把一家老小拖到部队去?我便说,“妈,顶多两年,我接您到城里去。”母亲头也不抬说,“我都64岁了,病又多,哪晓得等到等不到两年,你要有难处,娘就不勉强了。”母亲的话说得我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妻子知道我为难,说:“你转业的事,还没个影,要不先去两年,只要妈高兴……”母亲乐了,说:“还是媳妇心眼细,知道疼娘。”

那年荷花盛开的季节,母亲、妻子和孩子迁到了部队的家属院住。母亲每天烧烧饭,逗逗小孙子,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家庭的天伦之乐使我忘却了许多烦恼和不快。那时,我还是很忙,但忙得很快活,仿佛一切都变得很有意义了,妻也不念叨转业的事了。可母亲却又挂念起家里来了,挂念我哥哥的小孩,挂念家里的鸡笼猪圈。她终于向我们提出要回老家去了。开始是几天说一次,后来竟发展到天天念叨,我们劝说不住她,母亲离不开农舍,只有那儿才是她生命的根。我想,她迫切地要到部队来,也许是一时的新鲜感所驱使吧。终于,母亲只在部队住了5个来月,硬是归家了。

母亲回到家里,很快托人捎来了信;“娘让媳妇陪同去部队,是因为听说儿在争取早点转业。娘从儿这些年得来的立功喜报中觉得,部队需要你,你应该安心在军营。娘想,只有让媳妇和小孙子随军到部队,才能使儿安下心来干。所以娘就弄了这个计谋。本来,娘打算跟你们多住些日子再回来,但看到你们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小俩口恩恩爱爱的,娘又想着你们的哥嫂家里还比较困难,娘现在的身板还硬朗,能帮他们一把。娘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儿女,希望儿子和媳妇能理解娘的心思。”看完母亲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当儿子的竟未能理解自己的母亲:一个大字不识的母亲,一个在山沟沟里劳苦了大半辈子的母亲……母亲春天阳光般厚博的爱,我是无以报答的,只有一点请妈妈放心,儿子不会给您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