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淮滨县固城乡位于县城西北8公里处,该乡历史悠久,自古就有“36眼井”、“72座庙”的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因楚公子胜(楚平王太子建之子,亦称白公胜)在此筑城建“贡仓”,史称“金贡仓”,现有“固城遗址”、“古丘顶遗址”等省级重点文化保护遗址。近年来,这个主要以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红薯等农作物为主的农业乡镇,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如今已经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金贡仓”、“大粮仓”。全市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就集聚于此,该乡仅大型面粉深加工企业就有8家。目前,该乡民营工业园区已形成面粉深加工、板材热压和建筑材料为三大支柱产业的格局。一个以传统农业生产的乡,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4月3日,在淮滨县固城乡记者与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谈起乡里变化时,他告诉记者,变化得益于改革,得益于试验区建设的政策对路,更得益于我们抓住了“以人为本”这个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

抓组织

积极为“书记”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农村基层工作如何开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队伍,而这个队伍,就是村党支部的战斗力。而党支部的战斗力是否强大,又在于有没有一个有责任心、事业心、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好支部书记。”谈起基层组织建设,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如是说。

自我市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固城乡为了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快速前进,乡党委、乡政府把抓基层组织建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上,给村党支部书记政策,让村党支部书记走在改革一线。由于给村党支部书记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从而激发了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白布村,是乡里一个比较小的村,虽然只有居民300多户、1600多人、2000多亩耕地,但是,这个小村却创造了“土地流转公开竞拍”的先例。

在白布村,记者见到了村支部书记黄志安,他告诉记者,自我市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非常高,但落实到具体问题时,有些群众还是举棋不定,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要抓住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自然就会参与到改革的进程中。在我村土地流转中,为了让群众利益不受损害,在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将土地按等级分成不同地块,各类地块价格,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全村实施公开竞拍,由于办法得当,群众非常欢迎,并踊跃参加。我村第一次土地流转公开竞拍,8块土地,一次性竞拍成功。去年,我村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又筹资4.5万元修建了一条砂石路,该砂石路的修建,极大方便了土地流转承包大户的生产生活,也标志着我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已进入规范化、良性化运转的轨道。

抓能人

努力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搭台

农业是发展的基础,分散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科学调整。淮滨县固城乡党委、乡政府审时度势,把发展现代农业当成一件大事来抓,乡党委充分发挥“能人效益”,借助能人努力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2009年,经乡党委、乡政府多方协调,由富贵粮油、永锋木业、丰收粉业等8家民营企业,注册资金300万元,联合发起成立了“河南省金贡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告诉记者,该公司的成立为农业增效创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确保了土地流转有理、有序、有利地开展。目前,由政府主导、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联手打造的“金贡仓”模式,已在农村经济发展改革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河南省金贡仓农业综合开发公司”8家企业之一的富贵粮油公司,主动与我乡詹营村土地流转点进行对接,建立了“谷源弱筋小麦示范基地”,企业为农户优惠供种,技术跟踪服务。

固城乡外出成功人士李照峰,在得知我市实施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后,于去年返乡创办了淮滨县固城乡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总投资620万元。如今,他的育秧工厂已拥有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68台,机库1000多平方米,电脑、电话等办公设施齐全。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告诉记者,李照峰的育秧工厂,今年就可投入机械化育秧,按目前规模,工厂投入使用以后,可解决周边群众9000多亩秧田插秧的问题。

在淮滨县固城乡采访时,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告诉记者,由于我乡结合农村实际大力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组织,为从事农业生产者解决了资金困难。如白布、徐坡两村因土地流转和农业发展的需要,以黄志安、李洪祥为代表的20多人,各投资20万元,分别成立了白布村和徐坡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在白布村,为了规范互助资金的管理和业务的开展,制订出台了《白布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试点工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成立了互助资金管理委员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简化放款手续,严格放款制度。截至目前,白布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共发放贷款42.5万元,基本解决了本村农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抓机制

努力为能人彰显其才造势

近年来,淮滨县固城乡党委、乡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健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留人、用人、聚人新机制,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责任细化、创新大胆,适时制订出台了引进人才回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变引凤还巢为筑巢引凤。

乡土类人才黄志安、李洪祥,两人分别投资20万元,成立了白布村和徐坡村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有效解决了农业发展过程中承包大户资金不足的难题。而徐坡村村支部书记李洪祥,与安徽王大湖农场联手打造3000多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供种免费,良种高于市场价回收,每年可为周边群众增加收入近百万元。民营类人才周永峰、付凯,充分利用其旗下的永锋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走林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同时,公司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基础上,不忘为政府分忧,目前,公司已安排下岗工人36人,安排返乡务工人员200多人。捐资公益类人才马德学、陈峰,虽然在沈阳和西安有自己的公司,但两人致富不忘桑梓,去年,他们又分别捐款32万元,为邓营村修建水泥路1.7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华英农业”特色产业类人才马泉涛、刘士新,尽管在山西经商,但他们依然返乡,积极响应市、县“华英农业”富民计划的号召,投资近200万元,兴建任庄养殖小区“兴盛养殖场”,养殖场占地面积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年出栏肉鸡30万只,是农业部定点示范性肉鸡养殖基地。如今,该养殖场已成为全县“华英农业”的一个亮点。

谈到今后的发展,该乡党委书记黄占魁自信地告诉记者,今年,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探索留人、用人、聚人新机制,落实《固城乡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固城乡鼓励引进社会各类人才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干事创业,同时,我们将对各类人才给予不同等次的经济奖励或政治荣誉,让他们在试验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固城乡发展作出新贡献。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集中展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成果,根据我市《关于加强试验区建设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本报从今日起,拟在三版开辟“记录农村变化 见证魅力信阳——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试验区建设成果巡礼”专栏,以集中反映我市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取得的成绩,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