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原经济区建设起步之年,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全省“十二五”规划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部署。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十二五”规划,做中原经济区的建设者、维护者和促进者,要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促进本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一、理清工作思路,树立全新服务观念。检察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这是检察工作党性观点的重要体现,是时代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任务。
(一)牢固树立“三个至上”的政治观。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自觉把党的领导作为政治原则,把人大监督作为宪法原则,做到党的领导、人大监督与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有机统一,牢牢坚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检察机关应增强服务的坚定性、自觉性、有效性,把推动和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为出发点,落实到检察工作的每个环节,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牢固树立运用检察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观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良好发展环境的形成和维持,离不开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正义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一方面要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确立运用检察职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观念,并使这一观念成为自觉行动;另一方面,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制订和落实服务的措施和办法,保障和维护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三)牢固树立办案就是服务的观念。依照法律规定,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只能通过诉讼活动来实现,办案是法律监督的主要形式。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一如既往地坚持检察工作方针和工作思路,按照“多办案、办好案”的要求,切实抓好办案工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对各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平等、优质、高效的法律保护。
(四)牢固树立在服务中发展自己的观念。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要强化“有为才有位”的思想,通过检察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提升检察机关的地位和作用、形象和声誉,提高检察机关的知名度和社会的公信度。
(五)牢固树立服务必须优质、高效的观念。优质、高效应当是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也是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做好服务工作的检验标准。要强化调研,有的放矢,围绕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服务的方向和重点,增强服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要立足效果,把握标准。要坚持效率优先、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措施,加强机制建设,保证服务水平和质量逐步提高。
二、把握工作重点,全面提升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工作重点的准确把握,是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障。
(一)着力抓执法办案,营造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搞好服务。凡是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案件坚决查办,凡是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不利影响的要慎办、缓办,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的违法犯罪活动。二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搞好服务。突出打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积极查办涉及民生、影响稳定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三要围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搞好服务。依法打击侵害农民利益、危害农业生产、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依法妥善处理涉及农民工权益保护、土地流转等领域的申诉案件,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四要围绕项目建设搞好服务。确定一批对本县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开展法律服务,结合办案,深化联系服务外地客商制度,认真开展走访企业、联系企业、服务企业等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法律服务。五要围绕工业集聚区(开发区)建设和招商引资搞好服务。加大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索贿受贿、侵权渎职犯罪的打击力度,改善投资环境。六要围绕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搞好服务。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职务犯罪。
(二)着力抓执法水平提升,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一要在强化职能上下功夫,在深化三项重点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检察职能作用、拓展检察工作空间、提升检察工作水平。二要在合理延伸职能上下工夫。注重把执法办案向修复社会关系、防范办案风险、推动社会管理创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等方面延伸,使执法办案在办得准、办得好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执法办案效果的最大化。三要在创新完善机制上下工夫。完善信访接待和检务公开二合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诉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落实“四家工作法”,确保无涉检进京、赴省访。健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机制,深入推进轻刑案件非羁押快速诉讼、刑事和解、附条件不起诉试点等工作。健全调解优先、检调对接机制,(下转B4版)
谈运用检察职能为大局工作服务的思路及工作重点
(上接B1版)完善人文关怀执法工作机制,细化节日探访、亲情会见、书写悔罪书等人性化执法措施,继续推行涉及民生案件的赃款赃物返还制度。主动投身平安建设,认真落实检察环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建立加强监外服刑罪犯、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新机制,落实定期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制度,针对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提出检察建议。
(三)着力抓法律监督工作改进,创造良好法治环境。坚持依法严惩严重刑事犯罪,做到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并重。要与公安机关、审判机关密切配合,提高诉讼效率,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要突出重点,优化办案结构,严肃查办职务犯罪大要案,贿赂案件、徇私舞弊类案件以及新领域新罪名案件;要集中力量查处侵权渎职案件,在实刑判决和查办新罪名案件上有所突破;进一步加强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坚持在服务大局中谋地位、在专业化建设中谋权威、在求实效中谋发展、在创新中谋品牌。
坚持依照司法规律,进一步加大诉讼监督力度。一要严格监督标准。二要畅通监督渠道,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水平。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对诉讼活动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两高三部”《关于对司法工作人员在诉讼活动中的渎职行为加强法律监督的若干规定(试行)等改革规定》,要履行好案件评查组织协调则职责,认真查纠问题。三要加强民行检察工作。进一步探索以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督促、支持起诉工作。加大办理不服二审生效裁判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力度,探索开展对生效民事调解和其他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在依法行使监督权中,要积极推进息诉和解等工作。
(四)着力抓群众工作,在服务大局中提升检察工作形象。一要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活动,着力解决一些检察干警存在的群众观念淡薄、损害群众权益等突出问题,坚决纠正特权思想、霸道作风。二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加强群众工作的实践锻炼,提高掌握群众心理、使用群众语言、疏导群众情绪、处理群众诉求等能力。三要在认真解决群众诉求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便民利民措施,进一步增强预测信访风险和处理复杂、疑难案件、突发事件的能力,避免越级上访和赴省进京上访。建立优先查办社会影响较大的涉及民生案件机制,增强办案社会效果;全面推行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等制度,接受人民群众对办案的监督;深入开展让人民满意活动,开展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听民意、察民情;扎实开展“强班子、抓队伍、树形象”教育整顿活动。四要深化检务公开。认真贯彻落实党委的决定和要求,及时向党委报告检察工作的重大决策、重要案件。落实检务公开各项规定,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实现与人民群众的良性互动;加强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日常联系。主动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和办理人大议案。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确保检察权依法公正行使。
(五)着力抓好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为服务大局提供有力保障。强化学习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对全体干警的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检察职业道德精神,完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加强检察文化建设,提升检察干警品位。切实加强自身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和纪律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在落实检察纪律、强化办案责任、规范执法行为、查处违纪案件上下功夫,切实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促办案,增强队伍反腐防变能力,从制度上保障队伍不出问题、少出问题。加大决策督查、检务督察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督察整改情况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认真开展以提高业务技能为核心的培训练兵活动,落实好从优待检政策,确保优秀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全面落实经费、装备保障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强检战略,加大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力度,推进电子检务工程建设。广泛开展“争先创优在基层”活动,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发掘和选树力度,表彰和宣传一批先进典型,推进乡镇检察室的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