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息县产业集聚区建设工地一角。 时秀敏 摄

□本报记者 赵雪峰 向 炜

“‘中华第一县’就是息县,不是息县人的自吹自擂。据考证,公元前680年前后,楚灭权国、申国、息国而设的权县、申县、息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县’级单位,3000年‘息’字岿然不变。遍寻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找不到第二个建县以来朝代更迭不变其名、归属屡易而不改其治的县制,息县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县’可以说是当之无愧。”息县县委书记张富治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奔主题:“‘中华第一县’是历史赐予息县的永恒名片、无价之宝。在‘十二五’期间,如何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让这块无价之宝绽放异彩,是我们要研究和探索的一项重大课题。”

“十一五”时期,息县步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展示出蓄势勃发的发展态势,催生出了招商引资的“息县速度”、试验区建设的“息县模式”、创新文化的“息县现象”、信访工作的“息县机制”。息县继荣获“新中国60年最具投资价值县”、“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城市”和“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等称号之后,又在人民网年度评选中当选“2010年度辉煌十一五·中国城镇化建设模范示范县”。

张富治介绍说,今年全市“两会”期间,市委书记王铁为息县县域经济发展命题为“让‘中华第一县’绽放异彩”,希望息县从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绽放异彩,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无愧于“中华第一县”之称谓。让“中华第一县”绽放异彩成为息县今年乃至今后数年要全力做足做好的大文章。

“‘中华第一县’能否叫得更响,外人看的是息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程度,息县人自己要的是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数的增加。在未来的五年中,息县工农业产值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老百姓生活水平有多大的提高,社会和谐和文化繁荣到什么程度?”张富治显然成竹在胸:“要给出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案,就要求我们在发展上下工夫,让‘中华第一县’全方位地绽放异彩,我们就有底气,老百姓就会有幸福感。”

——让“中华第一县”在农业上绽放异彩。息县是信阳两个平原县之一,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以全市1/5的耕地承载着全市1/4的粮食产量,是信阳重要的“粮仓”。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18.5亿斤,连续7年稳定增产,连续6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十二五”时期,息县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打造“中原粮仓”的重任,继续牢记稳粮之责,扎实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打造息县优质弱筋小麦和优质水稻等特色农业品牌,扩大息半夏、香稻丸、牛蒡、西瓜、小香瓜种植面积,让息县大地流金淌银。

——让“中华第一县”在工业上绽放异彩。作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息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发展后劲的首要任务是招商引资。(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