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柳

清明节将至,群众扫墓祭祖活动大量增加,而因扫墓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关于文明祭祀的呼声越来越高。

“清明节前后市民上山祭祀活动频繁,山上的草木非常茂密,有的地方的草木甚至有一米多高,在雨水少、天气干燥、风力较强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干枯的草木一旦遇到火星就极有可能引发大面积火灾。”市消防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据中消协统计,我国每年在清明节期间用于祭祀焚烧的纸张就在万吨以上。去年清明节当天,全国“白色浪费”高达100多亿元。

“往年清明上坟买东西也就花30多元钱,今年仅烧纸就买了50元钱的。”家住怡然小区的林阿姨说,“现在物价上涨,祭祀品价格也涨了不少,不过烧纸是传统,再涨也得买。”

“随着清明节的来临,为寄托对亡故亲人的哀思,许多人都会选择烧纸,而这种方式既污染环境,也造成许多火灾隐患。祭祀只是一种形式,只要能达到寄托哀思的目的,何不换一种方式祭奠亡故的亲人呢?”许多市民提出这样的建议。

采访中,记者发现,清明节临近,市内很多鲜花店都临时进了不少黄白两色菊花。一位店主告诉记者:“不少人都来订购菊花,准备在扫墓时献给逝去的亲人。”有的市民则提议植树祭祀。他们说,这样的祭祀方式不仅有意义,而且还能美化环境。 “我觉得敬一杯酒、清扫墓碑、宣读祭文或在网站专题频道向先人献花、留言、上香也是很好的方式。”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工作的王亚男说。

“清明节是广大人民群众悼念亲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市民开展祭祀活动应注重文明、节俭,提倡敬献鲜花、鞠躬等祭祀方式。要注意防火,避免因燃放鞭炮、焚香烧纸引发火灾和环境污染。凡因祭祀活动破坏森林的,要追究有关当事人的责任。”市民政局副局长胡海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望广大市民能够自觉选择文明的祭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