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潢川县委书记 焦豫汝
省委卢展工书记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文章,是引领思想的有力武器,是科学发展的制胜法宝,有效解决了当前各级干部思想方法不对头、工作方式不对路、工作措施不落实的问题。何平九论紧扣河南发展脉搏,从“机遇、忧患、规律、大局、创新、责任、求实、为民”等八个方面,准确解读了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丰富内涵,深刻阐述了领导方式、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把握的关键、遵循的原则、注意的问题,为我们加快转变指出了方向、提供了动力。进入新时期,站在新起点,传统农区加快转变显得更加紧迫,我们要围绕加快转变,发挥比较优势,找准科学定位,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一、持续特色之路,加快思路转变
思路决定出路。农区的转变首先是农业的转变,经济发展就要产业发展。历年来,潢川县委、县政府围绕资源禀赋,推动产业富民,培育壮大了畜禽、花木、水产、粮油加工等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享誉全省,特色经济增辉豫南,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强县富民之路。面对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需要更加科学的思路来推动,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要围绕特色定位思路,用产业化的理念经营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不断完善产业化链条,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区工业化发展进程;围绕特色完善思路,按照“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发展定位,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认识和把握,进一步理清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发展的举措,找出符合自身优势产业发展的规律;围绕特色持续思路,要持续已有的优势,持续已有的产业,持续已有的发展,在特色产业、城市建设、食品工业等优势上更进一步,在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电子科技等新型产业培育上突破发展,走出一条更科学、更有效的转型发展之路。
二、放大特色优势,加快理念转变
定位决定站位。传统农区只有围绕特色做文章、求突破,才能加快转型,后发赶超。要坚持特色发展理念不动摇,在加快转变中推进发展。加快优势扩张。依托我县已有的产业和企业,放大产业优势和企业效应,进一步彰显特色、扩大规模、拉长链条,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持续发展鸭、花木、猪、水产、粮油等支柱产业,实现由企业到产业、由特色到板块、由集中到集群的跨越转变,培强产业集群,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升级。用特色开拓市场,靠特色扩大规模,进一步壮大龙头、打响品牌、转型发展。围绕发展高效农业、精深工业、高新产业,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形成强龙头、大品牌、高质量的特色支柱。在科技研发上,加快上马研发鸭血提取血红素、鸭血生产蛋白粉、鸭粪生产生物复合肥及循环经济等项目;加快桂花精油、茶多酚等花木新产品研发力度;在拉长链条上,加快上马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完善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到出口创汇产业链;在品牌创建上,围绕名贵花木、名优水产、粮油加工等产业,创建5个以上省级知名品牌,推进产业层次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由低端向高端方向转变,全面提升我县的产业整体水平。加快“三化”联动。通过特色主导产业纵向成链、横向成群,把农田变基地、农民变工人、农村变成新型社区,放大带动效应,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通过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质提效,推进企业的集中布局、产业的集聚发展、土地的集约利用,建设特色食品加工名城,形成产城融合、三化联动的新格局。
三、创新特色举措,加快发展转变
特色发展是更好发展,特色转变是更快转变。要围绕“农”字做文章,借助“特”字闯天地,让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县域发展越来越好,全力打造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一是靠产业富民。特色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加快转变的动力。要发挥国家粮食生产大县的优势,依托黄国粮业集团,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着力把我县打造成为全国糯米粉生产加工基地;要发挥国家畜牧大县的优势,扎实推动“华英农业”富民计划,让鸭产业成为第一支柱产业,让潢川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鸭城;要发挥国家花木大县的优势,狠抓万亩花木精品园建设,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种植,培育更多拳头花木品种,实现种植和加工双突破,带动文化旅游业发展,使潢川真正成为全省最具潜力的花木生产核心区;要发挥国家水产大县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养殖,着力叫响“光州甲鱼”、“双柳河蟹”等一批水产品牌;要发挥全省首批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的优势,积极引导全县25家出口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华英完成欧盟注册工作,扶持甾体生物、中川水产、宝树水产等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扩大出口创汇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通过做优产业、做强龙头,力争在“十二五”末,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培育3家至5家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至3家上市企业,带动全县更多农民致富奔小康。
二是靠改革激活。围绕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我们先后创出了农村金融的“潢川模式”,新村建设的“定城模式”,八大体制机制创新纵深推进。我们将顺应广大农民新期盼,持续推进试验区建设,着力突破产权改革、金融创新等要素制约,始终紧扣社会服务、民生保障等热点问题,积极探索土地流转、资金投入、专业合作、新村示范、人才创业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新经验,续写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篇章。推进土地规模流转,放大产业富民效应;完成“五权”确权颁证,放大资金投入效应;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放大专业合作效应;统筹城乡发展,放大新村示范效应;建设人才创业基地,放大人力资源效应;建强村级班子,放大组织引导效益。通过培育新典型,拓宽新领域,实现新发展,让全县农民都能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三是靠园区集聚。发挥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的优势,按照“四集一转”的要求,推动产业集聚区建设上规模、出形象,搭建更大转型升级平台、项目落地平台。围绕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新型能源等重点产业,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好项目,加快把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百亿产值产业集群、百亿产值食品加工基地和百亿产值省级产业集聚区,建成先进产业的集中区、城市发展的新城区和科学发展的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