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浉河区委书记 霍 勇

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以及河南日报的系列政论文章,集中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务实为民的工作要求。结合浉河区工作实际,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和为民这两个重点,做到务实为民,加快发展。

一、转变思想,树牢发展为民理念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就要按照“四个重在”的要求,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发展为民和抢抓机遇意识。一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意识。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所在。转变领导方式,就是要把思想观念真正转到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上来,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把加快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在发展中求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二要切实增强发展为民意识。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每一个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三要切实增强抢抓机遇意识。要在抢抓机遇中解放思想,切实树立“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增强加快发展的动力;要善于抓住机遇,抢得先机,赢得主动;要练就抢抓机遇的高素质,积极作为,主动作为,推动发展。

二、突出重点,落实发展为民举措

要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把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统筹起来,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结合浉河区实际,我们将着力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打造新型工业先行区。近年来,我们坚持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经济形势喜人。201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3%,利润增长50%,工业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越来越强。今后,我们将积极发展新型工业,大力引进科技含量高、税收贡献大、环境压力小的工业项目,以项目带动要素聚集和产业升级。加快推进金牛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项目入驻打造优质平台,把集聚区建设成为带动发展的强力引擎。

(二)着力打造特色农业引领区。茶叶是浉河区最大的特色、最靓的名片。“十一五”期间,我区茶产业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研发“信阳红”红茶,全区茶园面积发展到42.7万亩,涉茶产值23.6亿元,被中国茶叶学会授予“中国名茶之乡”。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让茶香溢醉浉河”这一主题,大力实施茶产业发展“6316”振兴工程,持续茶产业发展的跨越之势。努力做大产业规模,以每年新增4万亩茶园的速度,全力扩大茶园面积;千方百计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做强绿茶产业,大力发展红茶生产,促进茶农增收,企业增效;积极开发茶叶新产品,调优茶叶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产业层次。同时,积极发展草莓、板栗、蔬菜等具有浉河特色的优势产业,让特色产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

(三)着力打造商贸物流枢纽区。目前,浉河区第三产业创造税收占税收总量的69%,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我们将充分发挥这个优势,把建设辐射鄂豫皖三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枢纽,作为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重点。大力扶持西亚、万家灯火、亚兴等商贸龙头企业,打造一批规模化、集团化、现代化的商业旗舰。着力建设茶叶、板栗、蔬菜、家居用品等一批辐射鄂豫皖的大型专业商品交易市场。积极发展旅游业,深入挖掘深厚的豫风楚韵文化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新景点,拉长旅游产业链,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四)着力打造环境友好宜居区。继续保持城市创建的力度,把“六城联创”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不断扮靓城乡面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好南湾湖水源地。通过持续创建,涵养生态,打造“一湖碧水、十美新村、百里茶廊、千峰竞秀、万顷林海”的生态体系。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浉河区的发展主动融入全市的发展,让农村的发展主动融入城区的发展。积极服务城市,农村经济围绕城市发展建设做文章,建设供应城市的花卉苗木基地、市民休闲的生态山水庄园、丰富城市餐桌的蔬菜基地,培训好服务城市建设的劳务大军。通过城乡互动、互联、互融,让广大农民逐渐成为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统筹发展社会事业,积极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体系,努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平安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转变作风,强化发展为民责任

必须用过硬的作风保证责任落实。提升真情为民的思想境界。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决策不违民意,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发展不忘民生,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保持勇于负责的优秀品质。始终怀着一颗对党忠诚之心,对人民负责之情,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负其责,敢于承担风险,敢于迎接挑战,敢于触及矛盾、破解难题。做到有责任不推脱,有问题敢负责。严格按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严格奖惩,实实在在地推动发展。发扬务实重干的优良作风。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不断提高一线决策、一线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突破重点难点、落实各项工作上,放在抓基层打基础上,主动抓、具体抓、科学抓,推动工作落到实处。始终保持旺盛的干事热情,多思考、勤调研、勇于创新,狠抓落实,不说空话,多干实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群众满意的工作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