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 明

最近,笔者对一些率先致富的先进个体私营企业主进行调查时发现一个倾向性问题:不谈收入。细问之后才明白,谁要是露富,就是给自己找麻烦。

一是怕“快牛”被鞭打。当“架桥修路”、“救灾扶贫”、“拥军助残”等活动需要捐款捐物赞助时,作为率先致富的一些个体私营业主走在前面,主动踊跃捐款,这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然而,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得知哪个人捐助的款额大后,想的不是如何鼓励、表扬这种奉献精神,而是对这些个体私营企业或提高纳税营业额,或上调诸如治安联防费、清洁卫生费标准等。其思维的逻辑是,你既然拿那么多钱来捐献,收入一定很高;收入高就说明过去的标准定低了,现在提高标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二是怕捐款赞助踏破门。哪个个体私营企业富裕了,消息不胫而走,各种名目的捐款、赞助也就接踵而来,有些部门、单位把这些个体私营企业主看成是“唐僧肉”,在提高其知名度的名义下,拉赞助的、要求捐款的人经常上门“恭候”。有一位姓张的个体老板,拥有固定资产近千万元,他本人曾先后多次受到表彰,名是出了,可烦恼也随之而来,要求捐款、赞助的单位和个人便纷纷找上门来。照给不误吧,自己财力吃不消,不给吧,上门要求捐款、赞助的部门和个人大多又是平时经常打交道的,况且现在又有各种先进的名声在外,为此,张老板疲于应付,苦不堪言。

三是怕参观访问、检查指导多。一个经济效益好的个体私营企业,往往是一个地方的示范点,于是一有参观访问者,有关部门便介绍前来。这之前,要准备汇报材料,有的还要求材料要经得起推敲,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让老板很犯难,因为个体私营企业多的是管理技术人才,没有笔杆子。让企业老板发愁的还有接待条件有限,没有可供大队人马听汇报的会议室。特别是有些企业,尚在初创时期,配套不完善,没有闲钱盖会议室。虽然有的领导对此并不在意,但企业老板心里还是不安。更愁的是,没有拿得出手的接待人员,这些接待人员平日里迎来送往可以维持,但经不起大阵势,有时顾东顾不了西,顾首顾不了尾,好事没有办好,还弄得上面来人特别是随行人员颇有怨言。参观的人多了,老板分身无术,无暇他顾,影响了企业业务。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借检查之名,除吃喝之外还索要东西,加重了私企业主的经济负担。

一些私营企业者靠守法经营、辛勤劳动先富起来,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倡的,是政策所允许的,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要为他们创造安心经营、放心大胆致富的良好社会环境和法制环境,以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