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郭瑞民在浉河区董家河镇的茶园里与茶农交谈,了解春茶生产情况。本报记者 胡瑜珊 摄 |
本报讯(记者 胡瑜珊)春茶开采将至,茶农是否按照科学方法加强对茶园的培育管理?茶企业能否抢抓住我市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提高茶叶加工生产能力,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3月18日,带着这些问题,市长郭瑞民在市茶办、市农机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农科所等单位负责同志的陪同下,深入浉河区董家河镇调研春茶生产情况。
3月的茶乡,风和日丽,万木吐绿,处处可见茶农忙碌的身影。由于受去冬今春干旱、低温天气影响,浉河区部分茶园受灾。郭瑞民一行首先到达董家河镇的受灾茶园,与正在修剪受冻茶树的茶农熊久奎亲切交谈。“有没有人为你进行技术指导?”“有没有领到茶机械补贴?”“去年茶园一亩可以采多少青凋……”郭瑞民问得很细致,熊久奎一边回答一边还忙着手中的活儿。俯身看着刚刚被修剪过的茶树,郭瑞民当即嘱咐随行的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定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区域和茶树受灾的不同情况,采取科学措施,加强技术指导。尤其要把技术人员充分发动起来,切实把技术服务做扎实、做到位、做出效果,力争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去年夏天生产红茶的时候,有没有卖青凋?红茶的青凋一斤可以卖多少钱?一亩茶园可以增加多少收入……”作为“信阳红”的诞生地和主产区,浉河区红茶的加工、生产和销售情况备受郭瑞民的关注。无论是在茶园、茶农家中,还是在五云集团红茶厂、九拓信阳红茶业有限公司等茶企业,郭瑞民都详细了解春茶的生产准备情况,并不时嘱咐茶企业负责同志,要抓住茶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在提升信阳绿茶品质的同时,扩大红茶的加工、生产和销售规模;要认真研究、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在萎凋、发酵、烘烤等红茶生产的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形成稳定和独具特色的口味与香型,创出企业自己的品牌。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车间里都摆不下了。”永恒茶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见到前来调研的郭瑞民一行时,开门见山的一句话道出了公司产品市场需求的旺盛和销售的火爆。继开发出多功能炒茶机、揉捻机、滚桶式杀青机等系列设备后,(下转第二版)
做好准备 确保春茶多采摘多加工多销售
(上接第一版)该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致力在茶叶保鲜、茶园管理自动化等方面研制开发新的茶机械产品,着力打造茶机械品牌。行走在堆满原材料和茶机械半成品的生产车间,郭瑞民频频点头微笑,鼓励企业要用开放的眼光、合作的意识谋求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企业,为信阳茶产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研中,郭瑞民就做好春季茶叶生产工作提出要求。一是加强春季茶园管理。对受灾茶园要及时组织技术人员,科学指导茶农采取针对性地补救措施,保证春茶采摘时能够多采多收,确保茶农收益。二是做好春茶开采准备。要抓好当前,抓住关键,提前安排收购资金,研究落实采茶工人的服务措施,配套完善生产加工设备,提高春茶生产加工能力。三是提供服务保障。相关部门要加强服务,通力配合,确保道路交通畅通、电力供应充足、质量监管有力、治安秩序稳定,为春茶加工、生产、销售提供保障。茶企业要在提升加工能力、保证茶叶质量的基础上,扩大市场销售,变茶叶产品为商品,提高企业效益,增加茶农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