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百花园区域大气而精致,这是有目共睹的。听了王铁书记的精彩讲解,更清楚了园子的美不光在景观,更体现在它处处都是文化上。你这信阳‘第一导’,名不虚传呀!”充分领略百花园夜晚的魅力后,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社长罗盘一席风趣的话语,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3月16日晚8时许,前来我市采访经济社会发展的罗盘及部分考察项目的客商,在市委书记王铁的陪同下,畅游了百花园。

春风徐徐,送来迎春花儿的芳香,夜晚的百花园更是绚丽迷人,白色的方柱灯、红得通透耀眼的“窗”,和园子周边建筑物璀璨的灯光交相辉映,让人赏心悦目,伴着草丛里石头音箱流出的舒缓悠扬的乐曲,不少携家带口的市民也沉醉其中。

“右前方是我们的博物馆,那里珍藏有3500年前的淮河古独木舟、3000多年前的酒、世上最早的轿子、最早的弹簧、最早的床……”站在北入口处的百花园铜雕标志前,王铁如数家珍,自豪地向客人介绍起馆藏的宝贝。说者有意,听者上心,客商中有人当即表示“信阳历史厚重,明天抽空去看一下”。

看王铁亲自当起了讲解员,罗盘不禁将他一军:“早听说你是信阳‘第一导’,不仅给外地朋友讲、给投资客商讲,还经常给群众讲。今晚能否有幸一听?”王铁当即爽快地表示将“全程讲解”。

行走在百花丛中,百花园区域全景尽收眼底。“这是人民群众办事的百花之窗,前方是展示形象平台的百花会展,那是人民群众演出、集会发出声音的地方百花之声,后面是展示城市过去、现在、将来的规划馆,百花园百花灿烂美如名,“窗”雕塑寓意深刻,“窗”下另有奥秘……”百花园区域的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建设理念、文化内涵,王铁讲得生动,大家听得入神。百花园区域科学、卓越的规划建设引人入胜,大家信步朝通体红透的“窗”走去。

站在零地标前,“窗”带来的是一种摄人心魄的震撼与冲击。“976、60、100,有什么意义吗?”零地标侧面的3组数字,引起了罗盘的注意。“这些数字都是有来头、有讲究的,地标的高、宽等均取这几个数字。976,即公元976年,宋太宗赵光义为避讳,将“义阳”改为“信阳”;60,百花园2009年10月1日落成,恰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地标下面是百年地宫,里面珍藏许多‘宝贝’,它寄托了信阳人对未来的信心与憧憬,期待着信阳经过百年辉煌之后能够欣然回望。它既传承昨天的文明之火,又见证今天的发展。”随着王铁话匣子的打开,人们仿佛看到了百年之后的主政者打开地宫之门的那一瞬间,不约相视一笑。“那里面到底珍藏着什么呢?”听了王铁讲解,纷纷围拢过来的市民更加对悬念别出的百年地宫充满好奇。

行至拐弯处,突然一个两三岁的小男孩从王铁身后跑来,嘴里还不停地喊“王爷爷!王爷爷……”王铁赶紧回身抱起小孩。“他在电视上认识你,我经常带他到百花园、浉河新八景等处玩,告诉他这些好玩的地方都是王铁爷爷为我们建的,他就记住了你。刚才他一直在追,我都撵不上。”从王铁手中接过孩子,小孩的妈妈不好意思地说。王铁关照她要给孩子加件衣服,别着凉了。

“百花园太迷人了,尤其是在这春风沉醉的夜晚,我都看不过来了。”来自上海的赵姓客商边说边紧走几步追上队伍,告诉朋友他对信阳很有信心。

“有些地方搞建设,拆了建,建了没几年又拆,这和标准不高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百花园,世上少有,100年也不会过时。”一路走下来,罗盘一行对百花园建设的高标准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