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海洋 余 俊)“以制度提升规划水平,用公开促进制度落实”,这是市城乡规划管理局转变领导方式,推出的城乡规划依法行政新举措。

为了使“以制度提升规划水平,用公开促进制度落实”的工作理念系统化、制度化和常态化,该局党组“一班人”积极转变领导方式,认真研究分析新形势下规划建设项目在审批、监管、查处等各个环节上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据城乡规划系列法规,着重抓了五个制度的创新和建立,具体体现在“五建五定”上:一是建立条件审查制度,界定规划条件。就是依据城市建设总规和控规要求,对规划建设项目的项目性质、用地范围、建设规模、容积率、绿地率等进行严格界定,防止擅自改变用地性质、扩大建设范围、突破容积率等问题。二是建立电脑审图制度,框定规划指标。就是运用规划数字信息管理程序,对申请建设项目的间距、消防、日照、采光、容积率、绿地率等数字,输入电脑数字信息管理程序,对申请项目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建设指标要求,进行电脑程序审查和框定,对不符合国家规定要求的不予以审批。三是建立项目承诺制度,签订建设承诺书。就是建设单位、个人在申请建设项目时,要签订建设承诺书,对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承诺,防止建设单位、个人不按规划审批内容进行建设。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限定监管责任。就是每个建设项目获得规划许可手续后,限定具体的监管人,要求具体监管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跟踪监察,在放线、验槽、封顶等各个建设环节上,跟踪监督检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严格追究具体监管人员的责任。五是建立依法查处制度,敲定处罚标准。就是对照《河南省住房和城乡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标准(规划类)》,对违法建设项目的违法性质、情节、程度,进行依法敲定,违反哪一条哪一款,就对照哪一条哪一款的处罚标准进行严格处罚。

阳光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推动制度落实的催化剂。为此,该局采取了三公开。一是领导公开讲。局领导班子成员利用会议、项目申请、接待信访等时机,向内部工作人员解读制度法规,向建设申请人解说制度法规,向上访人员解答制度法规,让更多的人了解制度法规、遵守制度法规。二是媒体公开登。就是广泛利用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在《信阳日报》、信阳电视台、信阳广播台等媒体,采取专版宣传、专栏报道、专题采访等形式,阳光公示规划内容,让大家学习、了解、遵守规划建设的制度法规,监督规划法规制度的正确实施。三是窗口公开送。就是在行政审批窗口、建设工地现场,向项目建设单位、个人和过往群众发送规划建设《明白本》,让大家学习遵守《明白本》上的一系列建设规定。

该局用领导方式的转变和系列制度的出台和落实,进一步提升了城乡规划依法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为城乡规划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