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第民

2011年是落实医改近期重点工作目标的决战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卫生工作至关重要。

在新的一年里,我市卫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一种理念,突出一个中心,抓好重点工作,提升三大水平。即:坚持卫生利民惠民的理念,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这个中心,狠抓农村卫生、疾病防控等重点工作的落实,努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水平,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

一、全面完成医改工作任务

一是继续完善新农合制度。以县区为单位,参合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在6个县区开展门诊统筹试点,提高参合患者实际补偿比,各县区统筹基金支付率不低于90%,进一步扩大参合农民受益面。提高筹资水平和报销封顶线;强化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开展按病种付费改革试点,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参合农民实际受益水平。继续开展省级直补、跨区域直补,推进新农合“一卡通”,方便群众就医。合理调整统筹补偿方案,实施门诊统筹。将0岁至14岁参合儿童所患急性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两类重大疾病的6个病种,全部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缓解重大疾病患者就医负担。提高新农合基金支付率,确保基金安全。认真开展新农合经办机构管理人员政策培训,切实提高各级新农合经办机构人员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争取更多的卫生建设项目,进一步建立并完善以县级为龙头、乡村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通过组织短期、集中、系统化的业务培训,加大对基层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从三个层次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单位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即县级医院培养部分具有技术专长的骨干力量、乡镇卫生院培养一批具备综合诊疗能力的业务能手以及为村卫生室培养大批“讲医德、懂政策、钻技术”的乡村医生,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提供廉价方便、快捷有效的诊疗服务。

三是加快推进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要根据我市实际的医疗水平、现有的保障水平及基层医疗机构实际的用药情况和患者的用药习惯,科学合理地使用基本药物。在逐步探索完善补偿机制的基础上,今年年底,我市由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服务中心要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借鉴外地经验,早准备、早筹划、早部署、早落实,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健康运行。

四是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各县区要按时足额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充分调动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积极性。市里将加大督查力度,定期通报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确保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2011年底,全市城市居民建档率要达到55%,农村居民建档率要达到50%;不断加强对3岁以下儿童等重点人群的系统管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将婚前保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要依照相关考评细则严格奖惩,奖优罚劣,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际效果和质量。

五是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各级公立医院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改变运行机制,规范服务行为,积极推广惠民便民服务措施,努力减轻群众就医负担,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带来的实惠。罗山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要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总结经验,提供借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今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和公共卫生单位要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希望各县区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有利政策,要“会算账、算好账”,实现群众受益和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双丰收。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一是要加强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医疗卫生体系的项目带动,有效改善硬件条件,满足农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基本需求。

二是要进一步规范乡镇卫生院管理,提高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以创建示范乡镇卫生院为抓手,在每县区新创建2-3所示范乡镇卫生院,建立示范乡镇卫生院动态管理机制,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培训,扎实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妇产科及技术人员培训,稳步推进乡镇卫生院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要坚持不懈狠抓村卫生室督导,确保新建村卫生室100%投入使用,规范村卫生室管理。重点加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工作,完成全市所有标准化村卫生室计算机、打印机、POS机等信息化管理设备配备工作,完成乡村医生系统培训任务,全面提高村卫生室服务能力。启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乡村一体化可持续性发展管理机制,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共同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诊疗服务。

三、抓好疾病防控与卫生应急

一要全面加强疾控机构绩效考核工作,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到《河南省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标准》,从专业物质配备、人员业务素质、预防控制水平等方面切实提高疾控机构应对重大疾病的能力。

二要落实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措施,使艾滋病结核病疫情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可控的水平。要针对手足口病、麻疹等传染病,全面落实联防联控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疫情监测,严防各类重大传染病在我市的暴发流行,全市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三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2011年,常规免疫全程接种率要继续保持在90%以上,实行门诊化接种率达100%,完成每县区创建1个至2个示范门诊。做好麻疹疫苗强化和查漏补种工作,为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目标打好基础;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在重点地区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活动。

四要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储备应急物资,做好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类突发事件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提高卫生应急的可靠性。

四、强化医院综合管理

一是强化质量管理。依照医疗质量综合检查及医院等级评审的标准要求,从基础抓起,进一步加强以“三基”为重点的业务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努力将考评指标量化,使质量管理有规可依,并作为医务人员执业和医院进行管理的行为准则。

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加强对医疗检查和用药的监测管理,规范诊疗用药行为,使之更趋合理。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逐步建立医患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三是强化精细管理。坚持专业化管理的理念和思路,变粗放型、高成本型经营为精细化、高效益型经营,转变医院发展模式,医院不能成为药品推销商的“售药员”。在全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以此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医院更新护理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推进基础护理、提升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的新模式。全面推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严格控制好药品收入比例,全面达到省卫生厅规定的各级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标准,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

四是强化责任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医院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医疗责任差错事件实行责任追究。医护人员因违反诊疗规范,技术常规,侵害患者权益的,除按有关规定处理外,所增加的医药费用全部由相应科室、相应人员承担,以增强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推进卫生监督体系建设

一是按照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推进卫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卫生监督资源整合、职能调整。依靠国家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项目,分阶段逐步完善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建设,配置必要的执法监督车辆、取证工具及信息化建设设备、快速检测设备等,保障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全面开展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卫生监督培训师资库,组织开展卫生监督全员培训和学历教育;开展卫生执法练兵、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拓展训练、准军事化训练等活动,有效提高卫生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法律素质。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作风建设。落实普法计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后续监管。

三是加大卫生执法力度。把针对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与日常执法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及时查处违法案件,确保食品卫生安全。巩固打击非法行医行动成果,维护医疗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做好放射防护、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等卫生的监管,提高监督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四是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层级稽查制。继续组织“百案评比”,对行政执法案卷检查讲评,并逐步建立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重大事项行政决策的社会公示与听证、专家咨询、合法性审查制度,切实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五是进一步推进卫生监督基层网络建设、文化建设、信息化建设、行风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卫生监督执法的整体水平。

六、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一是加强中医院内涵建设,促进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和中医优势的发挥。

二是加强中医院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中医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开展示范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达标活动,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促进基层中医药的普及和运用。

四是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重点加强针灸理疗、推拿按摩等专科的人才培养;开展技术比武,进行经验交流,促进优秀人才的推出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广泛运用。

五是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通过中医院中药房建设项目的带动,对房屋进行整修、配置必要的设备到位、对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中药药品质量和疗效;组织开展中医院中药质量评比,开展药剂人员知识竞赛,促进医院中药药品质量的提高。

七、兼顾做好其他工作

一是狠抓卫生队伍与系统内涵建设。树立“人才强卫”理念,完成好省厅农村卫生人才培养“51111”工程下达的选招任务。努力引进、培养一批有一定技术优势、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其诊疗水平;不断拓展卫生新闻宣传的深度广度,搞好典型宣传,树立卫生队伍廉洁自律、为民亲民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建立健全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活动的持续开展,实现与卫生中心工作的两促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建党90周年。大力推进卫生文化建设,推广一批卫生文化建设的先进典型。把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作为推进系统行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医德医风的考评目标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惩防体系,全力抵制和纠正各种行业不正之风,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是提高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工作水平。建立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继续严格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探索做好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中妇女儿童保健服务的新方法。积极争取上级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投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机制和补偿政策,继续做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能力培训,重点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的培训力度,确保培训效果,提高服务质量,保证群众免费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三是扎实推进各项爱国卫生运动。把爱国卫生月活动、健康教育、控烟、城乡整洁行动、病媒生物防治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级爱卫组织的协调作用,建设健康信阳。继续组织好各级各类卫生城、镇、村及单位的创建、复核、年审工作;全力以赴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的前期申报准备工作;完成省下达我市的农村改厕项目任务。

四是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进程。高度重视卫生信息化工作,将其列为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要积极谋划,分步实施,早出成效,尽快建成市级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中心,实现与省级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互联和信息共享。同时,要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等加大卫生信息化工作力度,为医改政策的实施夯实基础。以现有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为依托,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做好疫情网络直报,实现儿童接种信息共享的基础上,加大设施投入、强化人员培训。逐步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努力实现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新农合管理、免疫规划管理等系统的综合利用。

五是切实做好信访稳定等工作。认真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理解群众诉求,畅通表达渠道,维护其合法利益。适时开展各种不稳定因素和安全生产隐患的排查活动,将其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确保全市卫生系统的和谐稳定。

2011年我市卫生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我们肩负着市委、市政府的重托和全市人民的期待,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坚定信心,为我市卫生事业,为建设魅力信阳、健康信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