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过去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儿子、媳妇不愿赡养自己的父亲,就把自己的父亲用箩筐抬到后山扔掉。正当儿子要把老人扔到山下之时,儿子的儿子对他父亲说:“不要把箩筐扔了。”父亲不解,儿子的儿子说:“留着等你老了我用它抬你呀!”父亲心里一震,只好把老人又抬回家继续赡养,且孝道有加。这不仅是一个有关道德教化的故事,其中也深含着“老有所养”的社会问题。因为,“老有所养”一直是中国农民的梦想,几千年来,这个梦想在新中国的今天终于变成现实,这个现实,在信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且百花齐放。
据《信阳日报》近期报道,“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年终分红了。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郝堂村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是我市近300个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一个先进典型,于2009年10月12日成立。目前,除了7名发起人、2名社会会员外,老年人会员已有40多名。2010年,合作社发放贷款达49万元,实现利息收入3万多元。根据合作社章程,理事会研究决定,年终分给每位社员利息收入120元,分红450元。正如“夕阳红”的发起人、我国著名的“三农”问题专家、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的李昌平教授所说:不但促进了农村金融创新、经济发展和社区建设,而且探索出一种社会化养老的新形式。是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已经成为信阳的“夕阳红”,而且“红透”了所有老人的心。2009年6月1日,市委书记王铁亲自到罗山县给参保的村民们发放第一笔养老金。66岁的尤店乡钓鱼台村村民郑传兵领到第一笔养老金时,连脸上的皱纹都在乐:“党和政府帮助我们建了一个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到2010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的老人都领取了养老金。信阳的老人是幸福的,幸福的老人再也不会为“养儿防老”而揪心!
对此,笔者感触颇深。人总是要老的,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生存能力逐渐失去时,谁应该向老人伸出援助之手,为其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呢?这就是养老问题。不难想象,在新的世纪,农村养老问题将是我国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农村养老这个被我们回避了半个世纪的课题,在人权制度逐渐完善、社会物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我们已经没有了回避的理由。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体制并未健全的现实里,怎样摸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养老之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这个难题,在信阳不但获得了一般性的破解,而且实现了开创性的突破;这个突破,就是在家庭养老、集体养老之外,又开创出以“草根银行”为主导的“分红”养老新形式。当养老不再是一个难题的时候,“扔老人”的故事也就不会再发生。因此,在2011年伊始,当“夕阳红”养老资金互助社为老人分红的时候,不仅是互助社的老人们感动,更是信阳所有老人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