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明
熟人碰面打个招呼,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有的人打招呼传递的是问候、祝福、友情,有的人打招呼却让人无所适从,难以应答,“秒杀”了好心情,甚至让人尴尬……
同样是打招呼,“滋味”为何大相径庭?差别在于前者是问候式,后者是询问式。
与人邂逅,随口打个招呼,其中却不乏世道人情的哲理。在信阳,最为“经典”的打招呼用语是“你吃了吗?”“你干啥子耶?”问者或许就是一种习惯,一句口头禅而已,本没有了解对方是否真的吃过饭,窥探其从哪来,欲何往的意思,表达出来却是言不达意,口是心非;答者或漫不经心,或是言不由衷地敷衍搪塞。诸如此类的打招呼通常是:问者不知所云,答者之乎者也,充其量算得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废话。人出家门,自然是各有各的事,各有各的心思,没有必要或者压根就不愿告诉他人。现实生活中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笑话:某君出恭毕,刚刚走出洗手间迎面碰见一熟人,不着天地地张口就来一句“你吃了吗?”直把某君问得张口结舌,一脸茫然。“出门看天,见人看脸。”见人说话,时间、地点、方式一定要有所讲究。
“吃了吗?”并非信阳人的专利,其实是“国字”号的打招呼用语。之所以能普遍使用且代代相传,想必和“民以食为天”相关联,旧时,能否吃上饭是生活甚至是生存的第一要务,终年奔波劳累,求的就是能够填饱肚子。见面问对方有没有吃饭是向对方表示一种关心。一位从国外归来的朋友告诉笔者,一些欧洲人在到中国之前,必学的中国话就是:“你吃了吗?”闻罢令人哑然。随着信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名度、美誉度、开放度不断提升,遇见“老外”已不是稀奇事。如果和“老外”不期而遇,千万不要随便问“你吃了吗?”因为会被认为你要请他一起吃饭;也不要问“老外”“你干啥子耶?”因为在他们的理念中“我干什么”是个人隐私,询问他人隐私是非常不礼貌和没有品位的。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今天,我们的日子过得可谓是“仓廪实,衣食足”,打招呼理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文明时尚的步伐,做到“知礼节,知荣辱”。彼此见面说一声节奏明快的“你好!”“再见!”或按照不同时间道一声“早上好!”、“晚上好!”或根据不同场合,送上一句“祝你心情好!”、“祝你健康!”等等,同时伴以微笑、点头致意,让疑惑的问号“变脸”为愉悦的感叹号。让对方在你的问候中收到关爱、敬重、祝福的信息。
如是,你的招呼一定会增值、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