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今年的冬天有点冷,而且是干冷,感冒就趁机肆虐起来。于是,大医院、小诊所里,男女老幼,人满为患;于是,固体的或液体的抗生素也随之“兴奋起来”——以各种方式“打”入人的体内;于是,感冒好了,体内的抗生素却“多”了。感冒不是个好东西,抗生素更不是个好东西,现在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道理。虽然感冒与抗生素“如影随形”,可是,这两个“好东西”,我们都不想要。这是为什么呢?

近年来,因为感冒输液现象引出一个广为关注的问题——抗生素的滥用。调查显示,中国的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56%,其中最高者接近99%;而国外的平均数字为30%。国内听凭广告随意购药、无处方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其结果是患者在遭遇了“高药费”之后,还产生了“高耐药性”。耐药性越强,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上耐药菌,病死的几率就增大了,很有可能“无药可治”。长期使用抗生素,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损伤肝脏、听力、造成耳聋等。“我国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儿科更是‘重灾区’”。在“2010年全国流感防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杨永弘如是说。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流感季节,笔者因感冒而到医院,看到的场景让人触目惊心:输液大厅里坐满了打点滴的孩子,有些常打针的,头上已经没地方扎了;还有老人等,似乎都很乐意多掏钱“买伤害”;而医生们也“兴致勃勃”地拿抗生素为病人“热情服务”着……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医院也好,诊所也罢,名利驱动他们“以药养医”,医生乐于为患者使用最新、最高端的抗生素,既得了利又治了病,且讨患者欢心;而大多数患者不知个中利害,由于“立竿见影看疗效”的心理,也同样乐于使用医生推荐的新型广谱抗生素,只求“药到病除”,岂不知花钱上了大当。责任缺失、医德匮乏、监管不力、宣传不够等,让广大患者成为抗生素的“牺牲品”。这不只是百姓的悲哀,而是社会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沦丧。

其实,感冒很好治。笔者本是感冒的“宠儿”,过去一感冒就输液,短则3天,长则5天、10天,深为感冒困扰。此次感冒,笔者知道了抗生素的坏处,坚决不用它。为避免被医生“利用”,笔者对医生说:打抗生素过敏。结果,只花了6元钱,打了两次小针,感冒就遁于无形。过去用最好的抗生素需要5天至10天时间,而此次用的则是传统的柴胡之类“抵挡”药,效果反而好于前者。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查找资料,专家解释说,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导致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通常3天至5天就可以自愈,吃药其实也只能缓解部分症状;流感要较普通感冒重一些,若没有继发肺炎或细菌感染,一周左右也会恢复。因此,一般提倡非药物疗法,像休息、加强营养、应用物理疗法退热等。如果不见好转,必须用药来治疗,首选是口服药,其次是肌注,最后患有合并症方需静脉点滴。看来,感冒我们是“逃”不掉的,但是,对于抗生素,我们完全可以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