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缓缓行驶在雪地上,发着沙沙的响声。时速控制在30公里左右,不敢开快,怕遇到紧急情况,路面打滑,刹不住车。
车外冷风嗖嗖,车内温暖如春。这得益于我提前一刻钟就进行了启动,并开启了暖气。我打开播放器,蔡琴唱起了她的《机遇》。
“像天上繁星忽隐忽现,像水面帆影漂流不定,人生的机遇稍纵即逝,我心向往,我心期待,我愿追寻。”歌里还夹杂着一段独白。
我不大通音乐,但我喜欢音乐,逛商店,最吸引我的,是音响器材区域,尽管不买,总乐意留步,观赏又有什么新产品,静听一支试机曲。见到好的碟子,忍不住买两盘,回去慢慢地欣赏。在做家务时,也常放着碟子。
对于蔡琴的歌,我不止一次地听过。都是一忽而过,并未认真。今天听来,好像别有一番感受,特别动情。也许,是几天的落雪,忽然放晴的缘故。阳光一照,大地生辉,极目之处,一派清新,正是“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意境。也许,是昨日与朋友一番长谈,对人生又有些许新的感悟。
一路上,我反复听着。不仅唱得好,钢琴演奏也绝。那是音乐奇才鲍比达演奏的。歌,字正腔圆,浑厚纯净;乐,朴实祥和,晶莹清澈。用心体会,宛若在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又像在玩味清雅的水墨画。一串串灵气,仿佛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月光下静静地滑落。直到下车,仍意犹未尽。
办公室里暖融融的。这不仅因为开了空调,还有一个特别的因素,那就是有一排朝南的玻璃窗,灿烂的阳光大面积射了进来。即使不开空调,也不会感到冻手冻脚。三盆放在窗边的大别山幽兰,在独到的光照条件下,生长旺盛,叶子厚绿,新芽茁壮。
我特别喜欢阳光普照的日子。在这种环境下,心情特别爽快,做事的情趣也浓,效率似乎也高。我发现,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一样,非常喜欢有阳光的天气。有阳光的时候,大自然处处都洋溢着勃勃生机。
人们喜欢阳光,原因非常简单,那是生存的必需,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就是永远的暗夜,热带也成了冰封世界。
春天的阳光分外明媚,秋天的阳光特别灿烂,冬天的阳光特感温暖。即使是夏天,连阴雨骤停,太阳笑着出来,人们情绪也顿感一振。
每年的梅雨时节,最伤人心绪。淅淅沥沥的雨,下得人的心情都潮湿了,空气里似乎能拧出水来,瓷砖地板上总有着不干的水气,被子潮乎乎的。忽一日,灰云退去,阳光普照,那愉悦的心情无以言表,谈恋爱成功率也会高出许多。
夏天,碰上了连阴雨,身上不仅汗兮兮的,还粘乎乎的,颇为难受。我长年生活在江淮之间,既受不了北方那份干燥,也受不了南方那份湿热。而此时的天气,恰如南方。几天下来,拉开鞋柜,乖乖,擦得油光发亮的皮鞋,长了一层白霉。只等天一放晴,赶忙拿到太阳底下,暴晒一晌。还有长时间不盖的被子,长时间没穿的换季衣裳,都得抖搂出来,见见阳光。
冬天的阳光尤其宝贵。小时候,一到冬天,我家东屋山墙根就成了庄子上最有人气的地方。农家人忙乎了几个季节,冬季相对闲暇。雨后初晴,或者雪后无云,大人和小孩,都喜欢聚到这里来晒太阳。那个小水宅子,住了几户人家,我家在最东头。房子坐北朝南,太阳出来,第一缕阳光就照到了东屋山头。无风的时候,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钟之间,相对暖和了许多。大人们在那里拉家常,或者天南海北侃大山。孩子们在那里踢毽子,或者跳皮筋。连小狗小猫也去凑趣,卧在人群边晒太阳。
进城定居后,前些年,每到冬天,封闭的阳台,就成了家里人活动最多的地方。只要阳光灿烂,哪怕外面冰天雪地,寒风嗖嗖,阳台上仍然暖暖的。那时,屋里没有暖气,母亲怕冷,我们上班走了,她整天都在阳台上活动。阳台不大,午饭后,全家都聚在那里,让阳光尽情地拥抱着身子,享受着暖融融的氛围。
后来,有了大一点的房子,阳台也大了一些,我们商量,也用玻璃封闭。夏天,用遮阳网遮挡一下。秋后,卷起遮阳网,任凭阳光照着。天气转冷,把易受冻害的盆花搬进来,把小茶几也搬进来,还有几个小凳子。有阳光的时候,那便是家人活动的小天地。周六周日,亲朋过来,也到里面,边晒太阳边玩牌。或者晒着太阳,喝喝茶,聊聊天。
有阳光的日子真好。特别是人们正需要它的时候,它来了,满足了人们的期盼,人们欢欣鼓舞的心情油然而生。对于整天坐在办公室内,游走于字里行间,捉刀弄笔,爬格子,耗墨水的人来说,到户外,特别是到野外,疯上一天半日,让阳光把皮肤晒得黑黑的,回到家里,浑身酸懒,夜里一觉不醒,那感觉神仙一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