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博
在市委三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对外开放工作会上,我市将“着力惠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作为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
民生是个大问题。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进一步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居住、出行、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幸福指数明显提高。今年的预期目标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节能减排完成省定目标。
必须正视的是,我市民生改善的力度还不够大。人均发展水平和人均公共服务水平低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就业、就学、就医、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存在。改善民生和促进和谐的任务依然艰巨。
坚持办实事促进和谐发展
有关专家指出,我市应构建长效机制,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大力促进就业、鼓励创业、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分配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
我市今年的着力点是,继续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实事”,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扶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最大限度地扩大就业。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援助,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0.65万人,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7万人。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社会保险和城乡低保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补助对象待遇水平,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积极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做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完善临时救助和灾害应急救助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全面启动公共租赁房建设,有效解决城镇困难群众住房问题。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城镇义务学校改造等项目建设,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制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下转第二版)
着力惠民生,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上接第一版)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再改造2所至3所特殊教育学校,全面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推进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再改造2所县级医疗机构、1所至2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基本实现每个县(区)有一所达标的县级医院和2所至3所达标的中心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村卫生室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加强重大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信阳市精神病院、信阳市中医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使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完成7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再实施一批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家书屋项目。进一步完善市级图书馆、博物馆、规划馆服务设施,加快市体育馆和城乡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稳定低生育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深化“四家”工作法,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全面启动“安全信阳”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天天行”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法律服务和援助。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完善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和谐
民生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幸福安康。必须以讲大局、重管理、促改革、强服务为基本思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提升社会保障功能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
教育界认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进一步巩固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地位,坚持教育公益性质,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的教育投资机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人力和社会资源部门认为,应重点促进扩大就业。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增长。积极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做到收入增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增长协调。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企业及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才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扩大新农保范围,力争“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市全覆盖。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参保、参合率稳步提高。全面做好人口工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兴建综合性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社区人才队伍和管理体制建设,逐步建立覆盖面广、主体多元、功能完善、管理先进的社区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