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 唯
“我们还能吃什么”,折射的是当今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曾几何时,中国人为了跨越温饱线、实现吃饱穿暖的梦想,可谓历经艰辛,付出巨大,而今,大家已经快步行进在通往小康的大道上,吃得饱吃得好早已不是什么问题,所谓山珍海味也能时常摆上百姓人家的餐桌。然而,近年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爆发,从地沟油到瘦肉精,从假白酒到毒狗肉、毒豇豆,从苏丹红鸭蛋、三聚氰胺奶粉到漂白蘑菇、“化学火锅”,一个个关于吃的梦魇挥之不绝。
何为民生?民以食为天;在吃、穿、住、行四大生活要素中,吃也排在最前面,可见,吃,就是第一位的、天大的民生。道理很简单,如果连吃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奢谈什么小康生活、幸福指数。怎样才算解决了吃的问题呢?笔者在这里套用一句官话:务必做到“三个到位”,供各位讨论——
第一,必须对制售假劣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严查处,打击到位。今年2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在与网友交流过程中谈到“三鹿奶粉”事件时表示,“如果再出现假冒伪劣食品,我们一定(对违法者)严惩不贷。这是从维护民族大义出发,绝不能手软。”如果执法者都能站到“民族大义”的高度,如果对所有的食品违法犯罪者都能做到“严惩不贷”,食品安全问题这块顽石才有可能被彻底击碎。
第二、依法严格落实问责制度,确保执法管理部门监管到位。近日引起全社会关注的刑法修正案草案,第一次纳入了食品安全渎职罪,草案规定,食品安全监管渎职最高可处十年徒刑。只有严格依法问责失职渎职者,才能促使执法监管到位;只有执法监管到位,才能让制售假劣食品者无处藏身,才能避免“七八顶大盖帽”管不好“一头猪”、“一沟油”(地沟油)的闹剧重演。
第三,消费者须认识到位,并主动抵制假劣食品。广大消费者不仅对伪劣食品的严重危害性要有清醒认识,还要对提高自身权益意识、主动维权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只有消费者自身的权益保护意识提高了,并主动拒绝和抵制各种不利于健康、伤害健康的东西,才能最终赢得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看来,“吃得放心”何时不再是个问题,其解决之道,还在于大家、在于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