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城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让市民出行更便利
本报讯(记者 方慧玲)“现在有了路灯,晚上回家安全多了。”如今,家住市中心城区小拱桥的王红霞感觉回家的路亮堂多了。因为时常要上夜班,长长的巷道以前没有安装路灯,每次回家经过时,她总是有些害怕。
和王红霞一样,因为新装了路灯,许多住在背街小巷的市民从此不再为夜晚出行而烦恼。
市民烦恼的消除,得益于六城联创的持续深入推进,得益于市政府结合六城联创工作,把“综合治理20条背街小巷”作为惠及民生的“十件实事”之一,连年列入《政府工作报告》。
谁都知道,市中心城区不乏秀美的浉河、多彩的百花园及其周边“四大馆”这样的“面子”,更有背街小巷这样城市中的“里子”。
“大马路未必天天走,而门口的小路,是市民每天都要经过的。”城市决策者们深知,对背街小巷的改造和整治事关市民的切身利益……“里子”比“面子”更重要,人心比“形象”更重要。因此,当扮靓“面子”的同时,信阳更把目光投向了城市的角角落落,投向那些小巷弄堂。连续几年,我市每年都实施一批大规模、却几乎不可能有形象效应的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工程,扎扎实实地改变了住在那些背街小巷市民的生活。
而随着今年4月环卫工作由市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向背街小巷延伸,在市联创办每月一次市中心城区环境卫生情况通报点评例会的督导下,卫生保洁真正实现了市中心城区全覆盖,生活在背街小巷的市民享受到与主次干道两侧同一标准的环卫服务。
作为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的具体责任单位,市中心城区各个办事处积极响应,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新硬化了28条小巷,为107条胡同安装了路灯,同时安排了数百人每天给巷子保洁。
安路灯、清垃圾、修水泥路,有的还搞起了绿化美化……不仅让门前凸凹不平的小巷子一天天平整起来、亮起来、净起来,更让市民切身感受到了一种新变化。“以前胡同里黑漆漆的,小偷经常光顾,去年腊月有天晚上一下丢了4辆电动车。现在路灯一直亮到天明,再也没听说谁家丢过东西。”家住平桥办事处鑫和苑胡同的王正辉见到记者,一个劲地说六城联创又为群众办了一件大实事。而住在电业胡同口卖早点的胡作元是背街小巷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我每天三四点就出摊,过去胡同里坑坑洼洼的,也没灯,我推着车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着走,真难哪。现在好了,路又平灯又亮,方便!”
“道路硬化、亮化、净化了,不仅自己住着舒服,来个亲戚朋友都感觉光彩。”一些市民还给市领导写信,表达对背街小巷综合治理后的喜悦心情。
昨天的企盼,变成了今天的现实。生活在背街小巷的人们,能不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