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专题组

“在中央、省里没有要求的情况下,信阳主动提出创办试验区,自己给自己加压、上套,捆着自己干,逼着自己干,自力更生干,意义很大。”2010年3月9日至12日,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创建一周年之际,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农村一组副组长赵阳等领导、专家组成的中央农办调研组,深入我市就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他们很感动地说:“一个城市从市委书记到农民都在思考农村发展、在创新,这在全国也很少见!”

信阳的农村改革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关注,是因为作为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和欠发达地区的信阳,在中央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先行先试,为破解“三农”难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掌握了“金钥匙”,信阳在改革试验中创出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第一: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总社、全省第一家县级林权交易中心、全省第一家“林业银行”、全省第一家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第一个在全省试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省第一家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全省第一家土地信用合作社、全省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这诸多“第一”的成功实践,缘自信阳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领悟中央有关政策精神,认真做好“八篇文章”,形成了颇具信阳特色的试验区建设模式。正如中央农办调研组所讲:“信阳市提出的八个方面的改革内容,正是中央农村工作的领导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觉得都是意义非常重大的问题。”

为何说信阳的“试验模式”是“中央农村工作的领导所关注的”,并且“是意义非常重大的问题”。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难就难在城乡无法统筹、二元结构突出。如何真正达到城乡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的目的,是摆在全国各地执政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这个课题,在一个农业大国,表现得很突出,又很具体:农民怎样致富、就业、转移、提高素质?农业怎样进行现代化改造、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农村怎样建设、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等等。而信阳的改革试验,不但触及了这个课题的根本问题,而且找到了破解“三农”难题的妙方。

这个妙方,就是按照改革方案要求,创新体制机制,成功试验出土地流转模式,让小田变大田;金融创新模式,让死钱变活钱;新农保模式,让农民领上“退休钱”;村卫生室模式,让农民看病在门前;城乡统筹模式,让村庄变乐园;特色文化模式,让软实力化为生产力等。文章做得内容丰富、有声有色、活力四射。

土地流转模式。信阳把土地流转作为农业规模经营的突破口,通过农业产业化带动、合作化拉动、机械化推动、惠农化促动,形成了“土地银行”、股份合作、企业租赁和能人承包四种模式,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全市共创办土地信用合作社206家,建立土地流转中心197个,流转总面积达到745万亩,是改革前的6.9倍;催生了一大批规模经营大户,其中,流转面积50亩以上的2000多个、千亩以上的344个,全市还涌现出17个全国种粮大户。

金融创新模式。过去农民贷款难,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的资产没有确权,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农民如何贷?信阳建立起市、县、乡三级担保网络,出台了农村物权确权和抵押担保暂行办法,把农民的林权、农机具等都纳入抵押担保范围,让农民的不动产“动”起来,“死钱”变成了“活钱”。钱从哪里来?小钱变大钱。为把农村资金进一步整合起来,市、县(区)和全市金融机构积极采取措施,实施政策激励,推动金融创新。一是成立诸如“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农村金融合作组织,发展农村“草根”金融,实行互保互贷;二是由市财政局牵头“组建一级集团,实施二级担保,构筑三级网络,培育四级信用”,构建全市融资担保体系。既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又降低金融风险,达到互利多赢。一年来,全市共发展村镇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3家,农户资金互助合作社资金总规模达到3.5亿元,目前已为农民发放贷款6050万元。

专业合作模式。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即让农民在产业中抱成团、连成片、形成链,在组织中学技术、闯市场、能致富。信阳采取职能部门主导、基层组织牵头、龙头企业领办、致富能人带动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培育和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达到3531个,加入农户达63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助推下,信阳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迅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800多家,带动了全市50%左右的农户,转化了80%左右的农副产品。

城乡统筹模式。城乡统筹的基本内容包括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而后两项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目的就是让农民共享发展的成果。信阳坚持把新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市6个管理区、2个中心城区和各县区近郊乡镇为重点,打造人口聚集平台,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壮大富民产业,逐步推进农业变工业、农村变城镇、农民变市民的城乡一体化进程。信阳各级财政已投入资金4000多万元,为全市179个乡镇、3261个行政村编制了建设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镇规划全覆盖。如今,规格标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民新村,全市已建成和在建的有800多个……

信阳改革试验的模式很丰富、很生动、很典型。一如中央农办调研组的评价:“信阳的理念我们很认同。如果说小岗村对中国农村生产力解放是革命性的,那么32年后,信阳农村改革与发展就是为未来中国农业发展提出道路问题,往后30年怎么走?信阳的农村改革试验很有意义。”“意义”来自信阳对“三农”难题的创造性破解。而破解之法,在于信阳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大胆探索。这种探索,首先,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其次,找到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解决了减少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等重大问题;再次,坚持以人为本,达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型互为一体、互动发展的目的,以生动的实践首创性地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今年8月12日,在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座谈会上,市委书记王铁说,我们高扬改革大旗,齐唱试验大戏,先于抓机,敢于试验,勇于创新,善于破题,乐于惠民,巧写“八篇文章”,大打“六场硬仗”,为农村发展注入了生机。是的,信阳正在还将继续激情演绎“春天的故事”,而且一定会愈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