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杨 柳 文/图
“半斤东阿阿胶以前还是80元一盒,现在涨到175元一盒。我想不透,这餐桌上吃的东西涨价,这药咋也跟着涨价呢?”市民张女士拿着准备做固元膏的阿胶无奈地说。营业员告诉她:“进价涨了,我们当然得跟着涨。不然,不得赔了。”近日,记者根据张女士反映的情况走访了我市浉河区、平桥区的部分药店。发现中药涨价成为普遍现象。
中药涨价了
“今年很多中药材涨价了,尤其是近两个月涨得比较厉害。涨价药材中涨幅最高的是太子参。 ”我市中心城区中山北路某药店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75元/公斤的太子参,现在涨到175元/公斤;以前68元/公斤的麦冬;现在涨到98元/公斤。红花、桃仁等中药材相对而言,涨幅较小。
在平桥区第四人民医院附近一家药店内,记者在柜台上看到了该药店的中药材价格表。除了太子参、阿胶外,党参、白术、百合、当归等常用中药的价格数目也都用笔在原价目的基础上勾涂抹划,有不同程度的上调。
“有的中药材涨得太厉害,别说是顾客了,就连我们也嫌贵。”我市一家连锁药店的中药区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不过,就是再涨,我们绝不会超过国家规定的30%的利润标准。”
记者了解到,虽然中药材的进价一路抬高,但药店却不敢随意乱涨零售价,因为现在药店竞争非常激烈,价格直接决定着自己在竞争中的地位。
涨价带来的影响
“中药涨价了,当然来买的人少了。”中山北路某药店的工作人员对中药涨价后的销售情况如此总结。
但有部分药店显然不认同这一说法。
“我们做零售的,中药材涨价对我们影响不大,顾客该买的还是来买。没啥影响。”平桥区工会旁一家药店老板如是说。
“中药材价格上涨,对于偶尔配药的市民影响还不是很大。” 我市中心城区四一路某大药房的一位工作人员说,“有的中药也不是常吃,再说只要对身体好,该买的还是会买。”
这一说法在顾客那里得到印证。给女儿配中药的林阿姨告诉记者:“好多种中药都涨价,好在我就是想调理一下,用药的种类比较少,配几次也就够了,多花点钱也承受得了。”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长期配中药的患者而言,药价上涨应该是有一定的开销压力。“既然中药涨价了,那我就多买些放在家里备着算了。”采访中,有市民这样应对中药材涨价压力。
对此,平桥区何氏诊所的一位老中医提醒大家,“由于中草药药性药理不同,患者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服用的剂量、药品、药性均有不同。许多人不具备储存中草药的常识,很多中草药变质后,用肉眼根本无法分辨,服用会给身体带来危害。因此,中药不适合自行购买后在家存放。”
多种因素致中药材涨价
记者联系到一位从事中药材生意的王先生。他告诉记者,今年中药材的价格上涨,是有多种因素的。首先,今年反常的气候,对多种农产品的产量造成了影响,而中药材当然没能“幸免”。其次,近几年中药材的市场需求量也是逐年增大,今年受甲流等部分疫情影响,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提高免疫力等功效的中药材需求量节节攀升。除此之外,中药材价格的大幅上涨也不排除与有些人‘炒’中药有关。”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市场整顿和调控,使中药材价格回落到合理的水平。”采访中,不少市民这样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