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逗你玩”、“姜你军”、“蒜你狠”、“苹什么”等网络新词的不断出现,幽默诙谐间透出的是无可奈何,不是幸福。即将过去的这一年,“菜篮子”工程建设之类的字眼出现频率之高,的确是鲜有的。

继国务院办公厅提出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要求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并提出5年工作目标后,国务院9月发文批评一些地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造成部分大城市蔬菜自给率过低、蔬菜价格大起大落、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要求保障蔬菜供应稳定价格,接着,又推出“国16条”稳物价抑通胀,要求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面对农业资源约束加剧、自然灾害加重、农产品价格上涨较快的挑战,强农惠农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不仅就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提出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等工作要求,而且强调要着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防止和纠正违反农民意愿、借各种名义侵占农民利益、乱占农业用地现象,再次表明了中央对“三农”的极端重视。

中央高度关注“菜篮子”工程建设,如清洁的空气和干净的饮用水一样,蔬菜也是居民生活必需品、老百姓的基本生活保障。今年以来,老百姓购买蔬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明显增加,特别是蔬菜价格如脱缰的野马,难以掌控了。人们普遍感到须臾离不开的“菜篮子”愈来愈沉甚至有点拎不动了,“吃不起菜”成为中低收入家庭的切身体会。客观上看,维持高位的菜价因素不一而足,除自然因素外似乎闪烁着“人祸”的影子。君不见,许多市郊的“菜园子”越来越小,那里的菜农已经或正在转变为市民……不可否认,“菜篮子”工程没有被当作最大的“德政工程”和“惠民工程”,不同程度地“让位”给招商引资等“形象工程”。

只有生机勃勃的“菜园子”,才有价廉物美的“菜篮子”。笔者认为,首先,要将“菜篮子”工程建设纳入科学发展的政绩观的框架体系;其次,要稳定“菜园子”,像保护耕地一样保护蔬菜基地;其三,要建立蔬菜风险基金,形成政府补贴机制,增加菜农收入,方可稳定菜农;第四,要遵循市场规律,打通蔬菜流通的“绿色通道”,提高蔬菜生产、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形成产销一体化的“菜篮子”产业链。只有像重视招商引资一样重视经济发展,只有像重视“菜篮子”一样重视“菜园子”,“菜篮子”工程才能确保大家不再因疯涨的菜价而寝食难安,黎民百姓的餐桌才会四季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