浉河区区委书记霍勇到基层调研
浉河区区长邵春杰指导食用菌科技创新项目

(上接第一版)依托人才示范基地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100余期,邀请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等方面的科技专家,到示范基地和农户家中现场指导,解难答疑。以茶产业培训学校、六职高、农广校为培训主体,通过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开展了电子电器、机械制造、焊工、驾驶与维修、建筑装饰等多种专业培训。区人社局、工会、农开扶贫办等部门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80%,就业工资比未接受培训时提高了200元以上。三是优化服务促进培训。建立了浉河区人力资源市场,以乡镇办为单位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广泛收集了用人单位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需求,为参训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在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农民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基础上,组织了全市首次茶业农民技术员的评选活动。有1690名农民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334名农民申报了农业技术人员职称,400余名茶农申报了茶业农民技术员。

注重培养与使用,使浉河区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人才。郭志喜,是柳林乡龙嘴村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多年在外打拼,虽然自己有点积蓄,但仍然感觉不够理想。自从参加培训后,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外打工赚钱的机会,回到家乡承包了1200亩的林地。为了开发这片林地,他起早摸黑,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和热血,招集近120名农民工,用镰刀、锄头向荒山宣战。如今,经过自己辛勤的劳动,1200亩荒山已焕然一新,变成了层次分明的梯带生态茶园。在致富的同时,郭志喜不忘村里的公益事业,投入资金近十万元修桥修路,成为该村带头致富的好能手、好村民。

用才,就要平台,就要通过适宜的条件,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

建机制,激发人才的创业激情,是引导各类人才为社会服务的关键。

近年来,浉河区为进一步提升农村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水平,在坚持以政府引导为辅、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前提下,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了使更多的人才投身入农村改革之中,区委、区政府首先创新了鼓励机制。结合实际,出台了《浉河区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的实施细则》和《浉河区2010年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的工作方案》,鼓励、引导机关党政人才到农村流转土地,承包茶园,创办、领办各类经济实体。对这些到农村创业的人才,坚决落实“三不变、四优先”政策,即身份不变、原任职务不变、工资待遇不变,优先晋升职称、优先安排项目资金、优先提拔使用、优先推荐为市区级拔尖人才。区财政还专门拿出57万元,对农村创业有功人员进行了奖励。目前,全区已有100余家单位和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该区还通过公开推荐,使3名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1名大学生村干部享受副科级待遇。其次是创新了服务机制。由区人社局、农村信用联社、财政局开展了创业资金贷款服务,在两年内全部由政府贴息。今年以来,已累计发放了小额担保贷款1903万元,仅东双河镇的板栗冷藏协会就获得了150万元的贴息贷款资金。全区各涉农委局还成立了12个专家服务团,这些专家服务团成员由市级以上专家、大专院校教授、区级专家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专业技术力量组成,定期到农村基层开展专家咨询服务活动。贴心的服务,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再次,创新了舆论引导机制。为扩大典型示范效应,在全区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广大群众学有目标、干有榜样,由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办牵头,从9月份开始,在《浉河周报》上开展“每周一星”宣传活动,在浉河电视开辟了“浉河区投身试验区建设创业人才风采录”专栏,重点宣传各类党政企事业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回归创业典型的先进事迹,在全区营造尊重农村创业人才、帮助农村创业人才、支持农村创业人才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放大了典型带动效应,从而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投身农村创业的可喜局面。

胡修军,是一个典型的土生土长的信阳人。大别山的山水不仅给予他健康的体魄,睿智的大脑更给予了他不服输的性格和敢于创新的胆识。早在1996年,他就开始了自主创业的历程。虽然经过自己的奋斗,积累了很大一笔财富,但他深知自己的成功离不开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支持。今年初,他借着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春风,又将目光投向了农村。为了选准投资目标,他走湖北、闯广东;下海南、到青岛。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他发现,本地养殖的鳝鱼只占市场份额的1%,远远不能满足信阳城区消费群体的需要,而外地鳝鱼经过长时间运输,成本高、品质低,不符合信阳市场需求。于是,他最终确定在浉河区双井乡五纪村,承包2000亩土地,建立鳝鱼养殖基地。在养殖鳝鱼的同时,他发现一直以来信阳市场蔬菜价格居高不下,长期得不到平抑,究其原因是信阳城区的蔬菜基地面积严重不足。他了解到信阳本地菜每日供应只有100吨,不到总需求的30%,而其他份额被外地菜占据。如果能在本地建立蔬菜种植基地,不但能大大满足市场需求,而且有助于稳定市场菜价。此时,恰逢市政府“菜篮子”工程出台,大力鼓励蔬菜种植业的发展。他觉得自己的机会到了。经过实地考察,他发现双井这个地方光照充足,年降水量充裕,且土质属沙壤土质,适合绝大多数蔬菜品种生长,非常有利于发展蔬菜种植。于是,育丰蔬菜种植合作社也在五纪村正式启动。如今,胡修军的鳝鱼养殖基地,已建成鳝鱼养殖面积400亩,其中包括大型养殖池10个,清毒池1个,饲料加工房1个、办公管理用房1套、冷库1个,预计年处理鳝鱼36万公斤。蔬菜种植基地计划占地1500亩,其中包括钢管骨架无柱大棚100亩、玻璃钢管骨架无柱大棚600亩、露天蔬菜种植基地800亩。目前已建成钢管骨架无柱大棚100亩,预计年产蔬菜130万公斤。

在浉河区采访,类似胡修军这样的人才层出不穷。区长邵春杰告诉记者,事实证明:“用”就是要提供施展平台,让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才干与专长。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提供成功创业的机会、创造适宜宽松的工作条件,最终我们就可以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目的。

用才,就要环境,就要通过具体岗位的历练,实现人才潜能在实践中的勃发

大力发展“回归经济”,是促进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能否使“回归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关键是看一个地区如何对待这些“回归人才”,及这个地区如何利用相关的政策,去吸引人才“回归”,进而为这个地区创造新的财富。

近年来,浉河区认真落实信阳市《关于推进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为使更多的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该区完善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并在立项、选址、办证、技术培训等各个方面为返乡创业人才全程跟踪服务,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保证涉农项目资金向回归人才创业项目倾斜。周先第,是东双河镇周庙村外出打工农民,经过近几年外出打拼,自己积累了一笔资金。当他得知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回归经济”的许多优惠政策后,立即从南方回乡。经过调查研究,他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决定在本村周洼组创办一个大型的蔬菜种植基地,并把它命名为丰野蔬菜基地。今年初,他在东双河镇党委和周庙村村委会的大力协调下,流转土地1000余亩,用于蔬菜专业种植。目前,丰野蔬菜基地确定了以蔬菜种植为主,蔬菜购销、加工、运输为辅的经营策略,积极与市场经济接轨。为了把基地做大做强,他又在东双河镇党委的鼓励下,成立了丰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总注册资金达400余万元,会员71人。丰野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入社农民签订了合作协议:农民以土地入股,每亩收取租金500元,并从合作社所得利润中抽取10%进行年终分红。同时,入社农民严格按照合作社“五统一”要求,对入股土地进行管理,入社农民即当股东又当工人。“五统一”即:统一品种,农户在不同季节按照合作社要求,统一种植同一品种蔬菜,这样即便于管理又扩大了产品规模;统一标准,按照无公害、有机化要求进行生产,所有蔬菜不施农药和化肥,全部使用有机肥料;统一技术服务,合作社聘请了外地种菜能手、市农科所和豫南农专等单位专家,举办讲座、实地指导和现场培训。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广大会员的种植技术大大提高,蔬菜质量大幅度提升;统一品牌,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基地为保证产品的长期稳定的发展,专门注册了“丰野”牌商标,走品牌化之路;统一销售,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规模,合作社要求入社农民将生产的蔬菜交由社里统一销售,严把质量关,产品售出后,入社农民可从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的佣金。如今,他的合作社年销售收入达120多万元,实现利润5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吸收当地农民20余人常年务工,季节性用工50余人,每人劳务收入可达3000元以上。

“回归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各类乡土人才还乡创业的积极性。曾庆福,现为河南大军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自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外出打工,在外务工多年的经历,使曾庆福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知识。今年年初,他回到老家十三里桥乡肖家庙村,利用自己在外打工学到的知识与经验,成立了河南大军皮业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出口箱包、票夹等,产品远销到美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公司现有员工140余人,年创产值达2600万元人民币。在公司,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来自东双河镇的车间主任张桂花。她告诉记者,原来外出打工,一年也不过净落一两万元钱。如今,在家门口干活,也能挣上一两万元工资,况且,还能照顾孩子,真是一举两得。

用才,就要聚智,就要通过其才能发挥,激发人才的主动性与创造力

聚才智,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为各类人才创造干事创业的环境。如果能集聚各方力量,集聚各类人才积极投身试验区建设,那么,就有可能形成一股强大的人力流,这股人力流将产生强大的冲击力,进而推进试验区建设。

近年来,浉河区把搞好试验区建设,引导和凝聚方方面面的人才和力量,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一是拓宽视野引才。积极选派“选调生”、“大学生村官”、“科技副乡镇长”、“科技特派员”到农村基层工作。试验区建设开始以来,该区共选配4名博士党工委副书记、7名科技副乡镇长、9名“省选调生”、20名省市级科技特派员、258名教育卫生农业人员、158名大学村官到基层一线工作。其中硕士研究生35人,具备正高级职称的有9人,副高级职称的有11人,有力改善了基层干部队伍的人才结构。二是围绕产业引才。为做大做强改区茶叶产业,在去年引进4名茶硕士的基础上,今年我区又从福建茶叶院校一次性引进3名茶学硕士。特别是在研制“信阳红”红茶方面,全区加大柔性引才力度,从福建高薪聘请高级制茶师来现场指导,成立了多层次人才组成的“信阳红”红茶技术研发团队,制定了“百日攻坚计划”,拨出专款用于“信阳红”的研制和开发,于4月26日在全市率先研制出了“信阳红”。五云集团年薪百万从北京聘请了营销总监,对茶叶营销进行高端策划。文新公司、十三里桥乡磨盘山茶叶合作社等企业、协会也纷纷通过柔性引才,生产开发信阳红。三是创新载体引才。由区委组织部、人才办牵头,团委、妇联具体组织实施,成立了浉河区高层次青年人才联谊会,联谊会的主要对象为35周岁以下、2000年以来的省市选调生、科技副乡镇长、全区各单位研究生学历以上的高层次青年人才。联谊会围绕试验区建设要求,根据会员的专业、工作和个人意愿,分为八个课题小组,分别对试验区建设八篇文章进行深入研究。每个小组根据课题每月开展一次调研,组织一次研讨会,适时组织会员到试验区建设先进单位进行实地学习考察,每半年拿出一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试验区建设建言献策。联谊会成了全区优秀人才的集聚地,为全区的试验区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持。依托区人社局成立了浉河区人力资源市场,主要开展人力资源交流、技能培训、人才推介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业务,为试验区引才和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引进的各类优秀人才在该区试验区建设主战场大显身手,共流转土地53.5万亩,牵头成立各类合作组织475个,创办农业产业化企业79个,带动就业2万余人。

郑亦生,福建省福安人,高级茶艺师,曾供职于福安市茶叶局,从事茶叶工作20多年并创办了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福建省九拓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的“真功夫”坦洋工夫红茶系福建省知名品牌,入选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红茶指定产品,在全国具有广泛的销售网络。2010年3月,该区派遣相关人员多次到福建考察,经过慎重考虑,决定与郑亦生及其公司合作,共同研制开发信阳红茶。2010年7月,郑亦生在董家河镇石畈村建设了占地20多亩的红茶加工厂。目前该工厂在生产旺季,每天可加工1万斤鲜叶,年可生产200多吨优质红茶,可为周边茶农增收5000万元。信阳红茶开发将为浉河区40万亩优质茶园增收20多亿的产值。

用才,就要激活,就要通过实践潜能的发挥,实现人生价值的升华

在浉河区采访时,区委书记霍勇同志给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用才就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用”就是要激活专业效能,让人才能够主动进行创新与创造。“用”并不意味着对人才一味地发号施令或进行控制性的监管,相反,它旨在通过强化承诺、适当授权来树立人才的专业性权威、提升人才的职业化素养、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近年来,浉河区委、区政府为网络各类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在全区上下开展了“全党引才”、“全民引才”活动,大力实施“人才经济”计划。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区在出台各项引进人才政策的基础上,一是建立了大人才的工作格局。把16个乡镇、办事处的党员服务中心,统一整合为社会人才工作站,把农村实用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党员志愿者全部纳入管理,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对各类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的作用发挥情况,进行了全面地了解,摸清了底子,掌握了动态。目前,该区乡镇办的人才库录入总量已达2万余人,为全面推进试验区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二是形成了推进工作的科学机制。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情况实行“月报告”,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分片到实地了解人才创业情况,加强督导。认真落实试验区建设对人才工作的要求,制定下发了《浉河区人才引领工作量化考评细则》,每月对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办事处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和通报。把平时督查成绩与年终考核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工作措施不力、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督促其及时整改,确保工作质量和进度。三是激活了各类人才在农村大胆创业。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在全区上下掀起了支持试验区建设、服务试验区建设、投身试验区建设的热潮。目前,全区踊跃投身试验区建设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各类人才达2万多人。房管局副局长周涛、茶办副主任张广安、区物价办副主任李会岭积极响应区委号召,踊跃投身试验区建设,带头到农村基层创业。

在浉河区采访时,区委书记霍勇同志谈起未来,信心十足。他说,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细化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引领工作水平。一是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体系;二是继续强化人才培训。将重点围绕区委提出的茶产业“6316”振兴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到2015年,全区要培训合格的茶园管理能手3.5万人,采茶能手10万人,红绿茶制茶能手5万人,品茶师、茶艺师、茶叶销售经纪人1万人。三是优化人才服务,营造创业氛围,形成各类人才竞相投身农村创业的可喜局面。

霍书记的话,虽然是浉河区培养和使用人才推进试验区建设的一个缩影,但却深入地诠释了以用为本,实现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真谛。同时,他又从另一个方面阐明了,在人才使用上,要大力倡导以用为本,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只有这样,才能突破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其提供平台来保障才有所施;以持续开发来保证才有所长;以合理授权来激发才有所创;以优化激励来兑现才有所值;以开放兼容来实现才智融通,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造活力,使各类人才的作用充分发挥,形成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