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30日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通过)
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于2010年11月29日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信阳市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同时,审阅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自颁布以来,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在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库安全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对法律法规学习、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在一些地方仍较突出;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统一规划,乱开滥采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水土保持和生态平衡。对此,必须从全市经济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高度,及时研究解决。为进一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和《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促进依法治市,特作出如下决议:
(一)强化水土保持国策意识。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全社会的水土资源国策意识和水土保持法制观念。尤其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和施工管理人员的法规意识、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协调意识,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眼前与长远的利益关系,坚决制止有法不依、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地方保护、行政干预等严重干扰水土保持法贯彻实施的行为,形成全社会关心水土保持、支持水土保持和珍惜爱护生存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把水土保持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建立和落实水土保持工作领导责任制。开发建设项目要认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水利、发展改革、国土资源、环保、交通、旅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将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审批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的前置审批条件之一,规范审批程序,严把项目审批关;对已开工项目要按照“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理、监测工作,逐步健全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督促开发建设单位落实各项治理措施;各级政府要将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任务,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预算内安排水土保持专项资金,并统筹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农业发展基金或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用于水土保持工作。并把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水行政执法的成效纳入“红旗渠精神杯”、“信阳精神杯”竞赛,制定细则,进行定性、定量考核。同时,要建立政府领导任期内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并按年度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上级人民政府报告水土保持工作。在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政府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三)构建水土流失治理长效机制。各级政府要认真编制水土保持预防和治理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抓好鲇鱼山水库坡改梯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八大片”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同时积极向上争取小流域治理、土地整理、中小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土治理项目,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投入;积极拓宽水土保持投入渠道。在水土保持项目区内,大力推行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治理形式,明晰产权,落实责任,建立水土保持产业,向水土保持要效益,建立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的竞争激励机制,走社会办水保的新路子;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征收的水保补偿费真正用于水土流失治理。
(四)加强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组织协调,整合水利、公安、法院、检察院、国土、环保、旅游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建立联合执法体系,形成强大执法合力。同时,要加强水土保护监测网络建设,切实解决乡镇一级水保机构设置、水土保持监测装备和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实际难题。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水土保持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对在开发建设中不认真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建设施工单位,要排除干扰,依法严肃查处,为监督执法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水土保持法真正落到实处。
(五)切实加强水库大坝安全监管。在中小型水库大坝的日常管护中,严格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每座水库工程维护管理责任和任务,坚决制止在水库管理范围内随意建设工程、种植林木作物、挖窖弃土等行为。各县区政府会同水利部门要抢抓机遇,力争将全市更多的小型水库列入国家病险水库加固规划中。正在进行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要保证工程建设质量;要制定并落实水库大坝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市水利部门要指导各县区中小型水库编制安全应急预案,落实水库管护人员和预警措施,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演练演习。快速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把风险降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