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国
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国人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也是中华民族重视培养教育孩子,期望下一代发奋读书、增长知识和才干、力求成就一番事业、有所作为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教育培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乃至成才,既是我们对孩子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对家庭应尽的义务,往大里说,还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任。正是因为有了代代相传的重视孩子教育培养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自立和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炎黄子孙才能在世界各地创造着自己的辉煌。
教育培养孩子是父母的心愿。由于血缘的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一旦确立,将终身难以割舍,无论遭遇何等变故,依然还会是“打断了骨头连着筋”。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是大多数做父母的共同心愿:一方面,孩子健康成长、成才是父母莫大的慰藉;反之,父母则可能被拖累一辈子,终身不得安宁。另一方面,在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地寄托着父母未了的心愿、未竟的追求,父母真诚地期望孩子超越自己,弥补自身心中缺憾。所以,父母大多能为孩子的教育培养尽力创造条件,并努力给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正确的人生指南;孩子们大多都能积极上进,以自己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像长江后浪推前浪般不断推动着社会和时代向前发展。
社会生活是个万花筒。十分吊诡的是:一方面,当父母的人人都怀有望子成龙的真诚愿望,都在认真履行着自己教育培养孩子的神圣责任;另一方面,如果用对孩子期望的目标和要求的标准来审视父母大人自身的话,恐怕会让不少为父为母者脸红:我们会不会说的是一套而做的又是一套、对孩子的要求是一个标准而对自身的要求则作了另外的选择?!果如此,我们这些做父母的倒真有几分曾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的那位挥动着手枪,嘴里不停地喊着“弟兄们,给我上”,而自己总是落在队伍后边的国军指挥官之况味了呢,我们在孩子眼里、心中的感召力和诚信度注定是要打折扣的。还有,在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而在我们的父母面前,自己不同样也是他们的孩子吗?在父母的内心深处对我们又何尝不是像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怀有同等期待?我们将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在多大程度上变成了现实?我们当不至于仅仅满足在孩子面前扮演好负责任的父母形象,而在自己的父母面前则成了令父母叹息的角色吧?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既在父母面前有愧,又会在孩子心中形象缩水,更重要的是,这种随大流的生活会让我们的一生在期待和失落中流失,最终,我们只能带着深深的懊恼和不甘作别人世。
人来到这个世界不容易,父母将我们抚养成人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因而,既然作为人来到过这个世界,就应当设法留下你曾经来到过的痕迹。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高不可攀,经过一定的努力,大多数人都能做得到:有专家研究发现,那些事业有成者大都有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人在某一方面要想有所作为,只要能坚持一万个小时,相当于每天用功3小时,坚持10年即可能有所成就、有所作为。
为了给孩子当好表率,为了在父母面前心安,更为了给自己宝贵的人生一个负责任的交代,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大胆尝试“一万小时定律”,和孩子们一道成龙,做名副其实的龙的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