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也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敏锐的感觉。”学生有了良好的语感,就有助于其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进而提高语文素养。那么,该从哪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一、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应当指出,良好的语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大量阅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此,培养语感最有效的途径是大量的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这里的阅读包括对学生朗读的示范与指导,也包括对学生写读的指导。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即书读得多了, 不断地吟诵,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自己领悟与把握文章的能力,逐渐就能培养敏锐的语感,如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真挚感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等,这些都可以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进而提高写作水平。如《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句顺。”语言学家吕叔湘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极言语感的重要性。作为最重要的语言文字课,我们理应在吟诵涵咏中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学的魅力,在不断的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对于语感不敏锐的人来讲,同一种常见的自然事物,也许会熟视无睹,甚至眼中无景,心中无情。而对于语感敏锐的人来讲,看见了大山,不仅仅感受到秋凉的意味,也许还有绵绵不绝的秋思与哀怨。可见语感的敏锐与否对我们理解文意、体会情感与欣赏文章的旨趣影响很大。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广泛的阅读。例如游泳,要在水中不断地学习,而语感,也要在阅读的吟诵涵咏中获得。在阅读中,语感是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读者对阅读材料的感受,是通过读懂语言文字本身,展开联想、想像活动,激发情感,充分利用形象思维,把表象因素和逻辑因素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充分领悟语言包蕴的形象意蕴和情趣。
在阅读中培养语感一定要充分发挥想像,即在读书时要在脑海里形成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生动活泼的立体画面,从而把文字或概念变成具体形象可感知的东西,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加深对这些词语的具体感受。
总之,语感的培养,对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大裨益,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它的提高,离不开阅读的实践,只要我们运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就一定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
(作者单位:潢川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