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寻亲之旅到达婺源时的情景。本报记者 向 炜 摄

□本报记者 向 炜

一千多年前,中原先民们由中原向东南特别是闽粤四次大移民,最有影响的当属陈元光父子率领府兵开漳和王审知三兄弟领着乡民入闽,固始因此被中国移民研究界称之为“闽台祖地”。这一称谓,也在数十年寻根问祖活动和移民谱牒研究中不断得到印证、巩固。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由中央、省、市、县四级媒体有关记者、固始县姓氏研究会学者、史志研究人员及固始旅游部门等组成的一个26人团队,开展了一次主题为探访固始先人开漳入闽踪迹,重温根脉相连的血缘亲情的大型中原(固始)根亲文化寻亲之旅活动,旨在加强固始与沿途诸省固始先民后裔的根亲联谊,促进中原(固始)文化与沿途诸省的文化交流。

“别人在寻根,我们要寻亲。”10月8日上午,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方波在福建省福州市参加中原根亲文化福建行活动之余接受记者采访时,直奔主题:“中原与播迁到沿途诸省先人后裔,根脉相连血浓于水,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些年来寻根热持续升温,海内外大批人士纷纷返回中原认祖归宗,加快了中原与海内外宗亲的联谊和交流步伐。中原(固始)寻亲之旅活动是中原根亲文化福建行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今年8月份我们组织的中原(固始)根亲文化台湾行等一系列活动一样,其目的都是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寻亲访亲,共兴共荣,让根亲这台大戏永不落幕。”

10月1日至10日,中原(固始)根亲文化寻亲团一行26人从固始县陈集乡陈元光祖祠出发,历时10天,途经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浙江省江山市,福建省浦城县、沙县、闽清县,福州市,泉州市等6省10个县市,单边行程2900公里,千里迢迢,一路寻亲而来。

岳西:看祠堂

之所以把寻亲的第一站放在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是因为中原先民历次南迁的第一道关隘,往往需要穿越位于岳西的大别山腹地,这也是固始先民南迁的首选之地。岳西是大别山的主峰地带,1936年建县,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境内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三,被专家称为“是一座生态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花园”。

寻亲团赴岳西主要目的是看当地的祠堂,据了解,只有40余万人口,2400平方公里的岳西县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祠堂百余座,这在全国亦不多见。本来计划是看当地的蒋姓祠堂,由于道路难行,当地旅游局就推荐我们看距离县城较近的汪氏祠堂和方氏祠堂。

在汪氏祠堂,记者注意到,展出的民俗物品中有许多都和我们中原民俗大同小异。有一个叫礼桌,桌面可以转动,当时的人们认为天动地不动,依照这个原理做成这样的活动桌面。据讲解员介绍,这是当时有讲究的家庭才配备这样的礼桌,平时不用,只有来了贵宾才使用,使用时桌子的缝不能对着客人,这与我们固始以及中原很多地方的习俗是一致的。

在进入方氏祠堂的路口,是一条有着600余年的老街,街边路口有一座三层高的宝塔,明明是塔,却偏偏起了个奇怪的名字:惜字亭。这是方家一秀才提议命名的,这个方氏秀才当时是这般解释的:“其一,我方家有二十四个秀才,堪称文墨之族;其二,惜字重文,教育后代子孙明礼修文。”这一提议,大家都说这个名字起得好。其实,以此命名还有两点与众不同之处,本来是塔,却以亭名,多了一些秀气,古今罕见;第二,天南地北佛塔无数,均与佛寺结缘,此塔却以“惜字”为名,别有一番旨趣。

(下转5·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