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声:
信阳之声 人民之声
百花之声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地上部分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地下部分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工程建设总投资3亿多元,建设工期17个月,去年4月11日正式开工,9月25日主体封顶,今年9月21日正式竣工投入试用。
百花之声由5个矩形建筑组成,分为5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通过连廊连接。其中,一区、二区、五区为会议区,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包括8县8区16个各具特色的会议厅、可同声传译5个国家语言的国际会议厅等;三区为百花之声中心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要有1500个座位的大剧院、演职员休息室、化妆间及排练厅、咖啡厅等;四区主要是餐饮和办公区,总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
各项设施完善之后,百花之声全部功能区可一次性容纳5000多人,不仅能承办话剧、歌剧、歌舞、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演出,而且能接待和承办各种不同规格的会议。
市城市规划馆:
展示城市建设的平台
信阳市城市规划馆位于羊山新区百花园东侧,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主体工程于2009年2月开工,当年9月封顶,今年5月开始布展,现已完成第一期4000平方米的布展内容。
该馆采用当前国内最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电脑模拟、声光沙盘、半景动画、四D影院等,浓缩了信阳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区位优势和人文风貌,展示内容主要由“历史信阳”、“今日信阳”和“未来信阳”三大主题构成。其中,“历史信阳”反映了2000多年来信阳城市发展的历史沿革,重点挖掘了信阳历史文化底蕴,将革命老区的红色、豫南大地的绿色、河流湖泊的蓝色,融合到信阳城市的流光异彩之中,让人们更好地认识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信阳。“今日信阳”重点介绍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在历届信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信阳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群众生活等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信阳人从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增强自豪感,树立自信心,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的热情。“未来信阳”集中畅想了2020年乃至更远的城市规划,展现了未来信阳的宏伟蓝图,充分体现了在未来城市规划中做好山水文章,建设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的美好构想,探求城市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和谐统一的规划理念,向人们描绘了羊山新区、信阳高铁站区、信阳产业集聚区、北湖度假区等现代化新城区的恢弘气势和壮丽画卷。
图书馆:
一本公众的百科全书
设计藏书100万册,设立9个功能分区,以开放的空间格局、综合的知识博览、超强的功能配置,满足读者信息咨询、借阅研究、资源共享等多种需求,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超容量、多功能的知识平台。它俨然是矗立在信阳文化传承道上的中转站,从一代名相孙叔敖、历史学家司马光、中原硕儒马祖常、文坛领袖何景明,到近代植物学家吴其浚、现代文学家蒋光慈等,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信阳人的名字灿若星辰。而今的信阳人正在从这里默默接过先人手中的文化薪火,把生生不息的知识欲望愈燃愈烈。
博物馆:
浓缩历史的精华
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以“淮上故园”为主题,运用“古老家园、现代表述”的陈展理念,通过远古家园、淮上诸侯等7个基本展厅,以丰富的实物形式,充分展示信阳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镇馆之宝”——一艘长9米、制造于3500年前的独木舟,以及馆藏“十大中国文物之最”:1.出土最早的酒;2.最早的金属弹簧形器;3.最早的肩娱(最早的轿子);4.最早的床(贵族使用的云髹漆大床);5.最早的竹书;6.最早的竹排箫;7.最早的毛笔;8.最早的弦制木碗;9.最早的发型;10.最早的精木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