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菲
9月16日上午,在北京,信阳市驻京妇女工作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信阳市成立妇女工作委员会,帮助在外务工创业的妇女同志排忧解难,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是妇女组织建设工作的创举,在全国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揭牌仪式上,全国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秀榕这样高度评价信阳市驻京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刘霞,浉河区柳林乡人,她创办了北京奥凯隆服饰有限公司,年产值5000万元。16日,她亲手“把信阳市奥凯隆服饰有限公司驻京妇女工作委员会”的牌子挂在公司大门上。端详着牌子上鲜红的大字,刘霞感慨万千,“早几年就知道老家信阳有个《关爱女性实施意见》,从出生、上学、就业、就职、养老都有特别关爱政策,这么多年,我们在北京打拼无依无靠,我常想,谁来关心我们这些走出家门的女性?现在,‘娘家人’来了,我们有靠山了。”
“全市200多万外出务工创业人员中女性有86万人。她们在外虽然收入高了、眼界宽了,但也存在着有苦无处诉、有难无人帮,有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等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调研、论证,市妇联以实施‘温暖工程’为切入点,在外出务工创业妇女集中地建立妇女组织,更好地维护外出务工创业妇女的合法权益,让她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家乡的关爱,搭建她们与家乡之间沟通的桥梁。”谈到驻京妇女工作委员会成立的初衷,信阳市妇联主席周辉介绍说。
家乡的关爱温暖着外出务工创业妇女的心。李素梅,息县临河乡人,是北京海淀区行知实验学校的创办人,她的学校现有3000多名农民工子女。在她的努力下,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由于是“地下”办学,学校遭遇数次搬迁等各种困难,但这位坚强女性始终没有流过流泪。谈到妇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时,她眼睛湿润了,“‘娘家人’来了,我们有眼泪可以在她们面前流,有困难可以找她们帮忙。”
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鉴于这一特殊市情,市委、市政府在全国信阳籍务工创业人员较集中的各大中城市,相继实施了“金桥工程”、“金港湾工程”和“金手杖”工程,在全国各地外建党组织426个,外建团组织915个,外建工会组织213个。这些外建组织帮助信阳籍务工人员维权、就业、解决困难,切切实实起到了“娘家人”作用。而外建妇女工作委员会是外出务工人员众多温暖之家中的温馨一员。
家乡的关爱更是一种动力。虽然事业很发达,北京紫蓝都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商城县李集乡的李莹依然谦虚地说:“自己还差得很远。”“以前很羡慕其他地市的人有商会等各类组织。现在,我们也有了自己的组织,姐妹们有困难互相帮助,做事情也会更加便利快捷。我会更加认真、勤奋地工作,为姐妹们争光,树立家乡的形象,有机会更好地回报家乡。”李莹说。
“来自家乡的温暖激励我们奋进”,采访中,这是刘霞、李素梅、李莹等众多在京务工女性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有了组织,她们创业的劲头更足了、胆气更盛了,履职尽责的责任心也更强了。“我们会为这个组织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刚刚起步、像我们当初一样艰难的姐妹们。”
不仅仅是北京,家乡的关爱将温暖任何外出务工创业人员所在的地方。“信阳市驻京妇女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只是一个开始,下一步上海、广州、武汉、杭州、郑州等地的信阳妇工委都会尽快成立,成为女同志们的引路人、保护人、代言人、贴心人,为她们着想,替她们谋利,助她们发展。”市委书记王铁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