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伦
光山县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即灯节)的习俗,除与全国大致相似外,还有其独自特点——正月十五给祖坟“送灯”。这一天,人们无论身居何处,都风雨无阻地赶回家,早早吃罢团圆饭,准备给祖坟“送灯”。全家人在长辈的率领下,带着各式灯具、五彩蜡烛、纸钱祭品、烟花爆竹,有车的乘车,无车的步行,悉数前往送灯。人们来到祖坟地后,插上灯笼,或贴糊纸罩(俗称灯笼箍),内燃蜡烛。然后烧纸钱,放烟花,鸣炮磕头。是夜,全县坟地一片灯光,各种烟花此起彼伏,绚丽多彩,阵阵炮声,震耳欲聋。信阳市其他县区却没有“送灯”这个习俗,河南省其他市县更未曾听说。就全国而言,也只有江西的新建县及其以北至庐山以南的几个县市、山东省宁阳县、黑龙江省宜春市及湖北等地有此习俗。
光山送灯习俗究竟始于何时,需要考证。光山县档案馆现存的七部旧县志基本没有记述。旧县志虽无记载,然而光山民间的一些老人都肯定地说,送灯习俗很早就有,他们孩童时候就听其祖父介绍送灯之事。按此推算,此俗至少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
民间传说不足以理清送灯的起源,要想探寻这个问题,需要从光山人口的发展脉络中寻找答案。元末明初从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大批迁入光山的居民,可能是光山现今居民的祖先主体。尽管明末清初时,居民流亡十有六七,但经康、乾盛世抚慰,又都返乡生息。民国初年,居民大批外迁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江南地区。他们之所以迁往上述地区,主要因为那里是他们的祖籍地。现在光山居民绝大部分承认其祖上是由江西迁来的。由于江西省新建县以北、庐山以南数县市直至今日仍盛行送灯之习俗,那么元末明初从江西等地迁入光山的居民也就会继承此俗。据此分析,光山送灯的历史大约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至少有600年以上了。旧县志之所以没有记载此俗,或因当时人口稀少,送灯仪式简单,不能形成规模使然。
现在,随着光山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富裕之后开始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正月十五带着家人给祖坟送灯,抚今追昔,祭奠先人,这不仅是对先人的怀念,也是中华民族尊老敬祖传统美德的固有要求,更是人们展示人生风采的良好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