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已一年有余,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叹赏的成绩。检视一年来试验区建设的创新发展,可圈可点之处实在是太多了。今读到《信阳日报》民生新闻的一则消息,感喟不已,深知今日业绩得来不易。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信阳人敢“吃螃蟹”。
据记者报道,2008年9月,浉河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实施,到2009年12月,浉河区144万亩集体山林全部确权到户,完全达到林改工作目标,开创了我省乃至全国集体林权改革的先河。浉河区为啥有如此高的效益?源于有一批敢“吃螃蟹”的人,浉河港乡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杨友富就是其中一个。没有示范,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杨友富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支持下,带领发展中心的一班人请专家、搞培训、核数字、定边界……翻山越岭,走村入户,宣传政策,发动群众。经过5个多月的实地勘察,2个多月的资料整理,终于完成了7080户林农、22317块宗地、总面积28万亩林地的档案录入工作,向上级和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敢“吃螃蟹”的满意答卷。这位全区集体林权改革的带头人面对记者的采访,只说出一句很普通的话:“这份工作我没干出啥,主要还是我们工作人员的功劳,他们付出的辛劳比我大多了。”
自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涌现出很多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正是由于他们敢为天下先的“吃螃蟹”精神,在做好“八篇文章”的实际工作中,创造出许许多多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第一,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的各项试验工作。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是的,单就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来讲,其本意就是很可嘉的;其引申义更可佩服,因为,就后者而言,敢“吃螃蟹”是一个创新与发展的命题。为什么?拿我市的试验区建设来说,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虽然有中央和省里的大政方针指导,但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从试验做起。而这,是需要敢想敢干、先行先试的勇气和有这种勇气的人。这个勇气就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这样的人就是杨友富们。从他们身上读到了“吃螃蟹”是一个发展命题的深刻内涵;这个内涵就是:要有敢于尝试的勇气。任何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都是崭新的、陌生的,尤其是在具体的实践中,没有规律和经验可循,唯一可用的就是敢于尝试的胆略和气派,而只有无惧的勇者,才能摸到石头过去河;要有善于发现和勇于创新的智慧。无论是土地流转、林权改革,还是专业合作、金融创新等,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只有有的放矢,方可获得成功。而突破和成功的秘诀是发现的智慧和创新的策略;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志者事竟成,成就成在不怕麻烦、不怕具体、不怕失败,兢兢业业,持之以恒。水滴石穿之际,便是事业成功之时。杨友富们的开创性工作,我市试验区建设的蓬勃发展,便是敢“吃螃蟹”的具体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