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帷幕拉开以来,信阳的新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新村建设仍然面临进一步完善的问题,那么,如何打赢新村建设示范的硬仗?
首先,要在领导带头中继续示范引领。全市有38个市级示范村,每个示范村都确定了1名市级领导当“村长”,并明确1个至2个市直部门包村。同时,确定县级示范村353个,每个村有1名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当“村长”,并安排县直部门包村。每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创办1个乡级示范村,共创办乡级示范村453个。全市共创办三级示范村726个。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以身作则,发扬连续作战的作风,积极深入所联系村督促指导改革发展试验,为所联系的村倾心倾力办具体事、办实在事,进而推进试验区建设。
其次,在规划先行中继续示范引领。建设新村,规划是基础、是前提、是龙头、是抓手、是灯塔。这方面,“项店模式”可资借鉴。一年来,息县项店镇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的思路,成效明显。目前,全镇18个村已全部完成新村规划,已有14个村开工建设,现已建成新房986套,李楼村、曹集村二期工程、董围孜村三期工程相继开工,其他各村一期工程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力争实现1500户农民年内迁入新居,全镇新居民点建设呈现遍地开花的喜人场面。在集中建设新村的同时,该镇因势利导,积极推动“空心村”的整治、复耕工作,目前已复垦土地800余亩;根据规划,全镇新村建成后,新增耕地可达1.5万亩。
再次,要在培育典型中继续示范引领。去年以来,全市涌现700多个三级示范村,可以说是700多个典型。这其中,“定城模式”值得借鉴。潢川县定城办事处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突破口,以桃园康居新区为试点,创新思路,先行先试,积极探索用土地换社保、换就业、换住房、换收益的“四置换”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城郊村走向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子——“一二三”:建“一处”新区,培育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载体;破“两难”问题,树立了城郊村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典范;获“三赢”效应,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最后,要在各方支持中继续示范引领。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三级示范村今年要重点抓好农民新村用上安全自来水等公共服务、旱涝保收田的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因地制宜迁并村建设新型社区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五件实事。因此,各级财政安排的涉农项目资金,要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集中用于示范村建设。据统计,目前全市已成规模和正在建设的新村和新型农民社区有800多个,引导近20万户农民到新村集中居住。新村建设,明显加快了全市小城镇发展步伐,建制镇镇区面积平均达到2.2平方公里,集镇平均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小城镇镇区硬化道路为1717公里,排水管道长达973公里,通电率达100%,自来水管网覆盖率达80%,有线电视覆盖率在70%以上,吸纳人口达124万人。
打赢新村建设示范的硬仗,就要坚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建设好700多个示范村,探索好发展模式,培育好富民产业,完善好基础设施,发展好社会事业,繁荣好农村文化,健全好管理机制,把示范村建设成改革发展试验的样板村、典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