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有人说这是个怀旧的时代,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音乐。每个人的青春都伴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旋律,一再地回味,便能感受到30多年来流行音乐的轨迹。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遥想1978年,邓丽君的歌声越高山、过海峡,迅速在百废待兴的大陆流行开来,吹皱了无数少男少女的心。一台三洋盒式录音机成了当年青年男女最向往的“财富”;邓丽君的歌曲磁带,如同当今的盗版DVD那样四处翻刻着、传播着,一发不可收。其实,海峡对岸的邓丽君也许并不知道在这片曾经只有红色革命歌曲和八个样板戏的土地上,她的歌如同暗流一般汹涌澎湃地传播于大街小巷。更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内地流行音乐的高潮由此发轫。

最先萌芽的是海政歌舞团苏小明的《军港之夜》,率先向传统唱法发出了挑战,但遭到某权威音乐杂志的批评;民族歌手李谷一使用了十足的带有所谓“靡靡之音”色彩的“气声”唱法演唱的《乡恋》,引起了强烈反响,几近被扼杀。相形之下,作曲家谷建芬大胆创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并送到大中学校甚至幼儿园里,跟那被认为是“流氓”才会喜欢的歌打抱不平。倾盆大雨的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的露天剧场里,人们把衣服脱下披在头上拥到台前使劲鼓掌,为这首从未曾听过的新歌表达出从未有的感受。及至今天,谷建芬为全国歌手大赛量身定做的《二十年后再相会》,堪称其姊妹曲,仍然脍炙人口。与此同时,电影《少林寺》的走红,尤其是东方歌舞团郑绪岚演唱的《牧羊曲》,至今叫人难以忘怀。

“30多年前,青年们在一片怒斥声中从邓丽君的歌曲中开始学习流行音乐,有人已在筚路蓝缕中开创起‘西北风’歌潮……”著名乐评人金兆钧回顾30多年内地流行音乐的历程时,深深感受到歌坛的历史正是在一代又一代音乐人孜孜以求的探索中写成。内地流行音乐鼎盛时期应该是1988年,“西北风”乍起。音乐人谢承强创作、杭天琪演唱的《信天游》走上1988年中央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由“山丹丹花开花又落”的伤感催生出的剽悍西北风情霎时感染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当强劲的西北风刮过,内地流行音乐的春天正踏着它的节拍走来。《涛声依旧》让毛宁、杨钰莹这对金童玉女成为当时原创乐坛的扛鼎之人。还有,李春波的《小芳》、林依轮的《爱情鸟》、高林生的《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将这些歌曲推向了一个今天很难企及的高度。

历史旋律的变奏中,人们开始逐渐熟悉音乐潮流奔涌的方向。但是,流行音乐的商品属性越来越明显,王菲之后,我们很难再听到直抵内心、荡气回肠的《把根留住》这样的经典了。大家十分眷恋曾经的经典。流行文化是一种直观的文化脉搏。我们在感情缺失的表面繁荣之中迎来“超级女声”之类的卡拉OK高手,迎来更多让我们眼花缭乱的新星,更多影视大腕的专辑。这是缓慢的沉淀与必须经历的喧嚣吗?如我等五音不全者以为,流行音乐从业者应该在艺术追求的同时寻找与大众音乐需求的契合点,主动追求与大众的感情共鸣,这样才能保证艺术的生命力。或许也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音乐人怀揣梦想,向下一个30年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