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崇喜
喜欢在寂静的夜里倾听雨落的声音。淅淅沥沥的细雨来临时,屋外一片静谧。不经意间觉得有一阵凉意从窗子的缝隙间细若游丝地侵来,精神一爽的同时,就听见了雨的脚步声“簌簌”地传到耳边。细雨极像那些腼腆、羞涩的文静女子,不事张扬,秀外慧中,总是行为坚定。
这样带有诗意的细雨多在早春,古人早就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诗句来形容过它们。城里人根本无法体验乡下人对春雨的那种迫切、那种喜悦、那种感恩,那种对土地的虔诚。城里人离土地是越来越远了,鞋子粘不到泥土,脚下面一律是水泥、柏油的路面。城镇化、城市化、都市化,我们的乡村被改得面目全非,可是,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去啊?回到那个最初的地方,重新开始。
习惯一个人对着窗口,眺望远方和鸟的影子,听屋檐的雨水一滴一滴地滴落心坎。可能是在不言愁的少年,尽管也斟饮一点孤独与寂寞。带有诗意的细雨毕竟不多,属于可遇而不可求。时缓时急的中雨和大雨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常客。夏天,我所居住的城市多雨,种类繁多,为我的倾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漫漫长夜,滂沱的大雨让我们的记忆无比鲜活。天空划出一道道不规则的闪电来,照亮我们隐秘生活的角角落落,而且伴以等级与数量不同的雷声。这个时候,我一般会把生活中的烦恼丢到一边,沉入到往事的追想之中。外面,水滴撞击着城市的楼群和街道,一片哗然。当稠密的雨声骤然响起时,我的精神时常会为之一爽,禁不住兴致勃勃地打开窗子,一任雨声无遮无拦地灌满室内。我的脑海会瞬间映入乡村雨中的景象:发白的村路上积满一汪汪的雨水,雨点打在上面“噼啪”作响,一圈圈的波纹快速生成,又即刻被新的波纹所取代;田野上升起一团团的雾气,那是清凉的雨水落到地里之后的反应;远处白雾缭绕,能清晰地看见雨丝在白雾之下密密层层缓慢移动的影子。
有很多个夜晚我会自然地醒来,借着窗外的夜色,睁着一双朦胧的睡眼,在想,城市没有别的声音,哪怕是来一点雨声也好啊。可是,只有无边的夜色。大自然在漆黑的夜里,显示出它强悍有力的一面,以夜色统一着这个世界。在我看来,夜的声音不仅连接着遥远的过去,而且也与未来存在着某种关联。它是一种永恒的声音,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纷至沓来,无穷无尽。特别是有雨,能把我们带到陌生的地界。
我经常会想,自己的前世很有可能是一棵沉默寡言的枣树。事实上,在故乡的院落里就有一颗几乎与我同龄的枣树,只是当初期盼的人早已经在10年前离我而去,永远的。枣树喜欢雨水吗?不知道,在乡下,经常看到那些老龄的枣树们挺立在向阳的山坡上,表面呈黑色的沉郁。即使有雨,它们细小的叶片,不会伸展成扇面般大小,听不到雨打芭蕉的诗意;它们的肤色是黑色的,即使有雨,里面也不会纯白如雪。有谁会记得它们,矮小的身躯,卑微的果实,朴素一如田间农夫。
感觉自己是一棵树的时候,就渴望外面大雨如瀑,雨声如泣如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