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息县,激情与热情迸发,活力与和谐共融。这里,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处处是改革发展的激昂旋律: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各类人才大显神通;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农民新居拔地而起;一个个功能齐备的合作组织蓬勃发展;一幅幅分外美丽的改革画卷次第舒展……

金融创新:引入“活水”惠乡村

“要说我们的资金合作社,那是有想头、有干头、有奔头!”息县张陶乡农民高培勇说起他牵头成立的银龙惠农资金合作社总是笑逐颜开。

在息县,像张陶乡银龙惠农资金合作社一样的资金互助组织共有23家,共吸纳社员1556人,资金总规模达1457万元,贷出1186万元。

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建设只是息县农村金融改革的一个缩影。以试验区建设推动金融改革,以金融改革促进试验区建设,实现区域内的良性循环,是息县金融改革的点睛之笔。

为鼓励县内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用于当地贷款,县政府设定存贷比不低于70%的目标,拿出100万元对达标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上半年,全县新增贷款28.4亿元,新增存贷比为33.34%。其中,县联社通过担保公司、多户联保、抵押担保等方式,仅1个月就为华英富民养殖小区业主贷款 700万元。

息县还积极组建新型金融机构,成立了1家市商业银行息县支行、3家投资担保公司。目前累计为华英富民工程和亚洲新能源、海虹陶瓷等19家企业提供总担保额6670万元,担保资金规模达1.36亿元,有效地解决了企业和养殖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城乡统筹:推进农民生活社区化

“水泥路面宽又平,精美路灯亮天明,洋楼别墅一栋栋,医院超市到家门,文化广场真热闹,尊老爱幼唱文明,农民新村美如画,百姓安乐笑盈盈”,这是息县农民自编的顺口溜,也是息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真实写照。

息县在全市率先全面启动了新村建设。该县选择基础较好的李楼、董围孜等16个村作为新村建设示范点,先行启动,带动全县。按照“退老宅、建新宅,交旧宅、划新宅”的指导思想,严肃查处违规建房现象,严格执行交旧宅换新宅制度,从源头上杜绝了无序乱建的行为。目前,全县已成功探索出群众集资联建、市场开发带动、创业成功人士回归引领等开发模式。

为突破建设资金瓶颈,息县一方面整合项目资金,一方面鼓励民资进入新农村建设领域,把涉农项目打捆申报,集中投放到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帮助完善公益设施,发挥项目集聚效应。去年以来,全县已整合使用农村安全饮水、公路建设等项目资金1.7亿元,着力把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设得更美、更靓。目前,全县20个乡镇161个新村已开工建设,其中初具规模68个,现已入住6900户,预计年底可入住2万余户,可复耕新增土地2万余亩。在这里,农民生活社区化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合作组织:带动农业产业化

“今年‘三夏’,我们合作社对农民以每亩低于市场5元的价格, 对社员和种粮大户以低于市场价30%的价格,实施机收和机种‘一条龙’服务,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息县路口乡金城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宏涛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

为化解“大市场”与“农户分散经营”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合作化程度,息县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大户群体扩张、基地农户合作、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业开发等四种发展模式,并从政策倾斜、技术指导、资金扶持、市场运作等方面为他们强筋壮骨、搭建服务平台,扶持和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去年以来,县财政共拿出专项资金640万元扶持32个农机合作社上档次、上规模,并形成了“松散层+紧密层+核心层”的息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特色。息县杨店乡金宝、金青,张陶乡金穗,项店镇金泰和孙庙乡金翔等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进入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50强行列, 1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家获得授信额度不少于100万元,由省财政全额贴息。

通过“引导、扶持、带动”,息县已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15家,覆盖全县21个乡镇区近200个行政村,涉及农机、畜禽、粮棉油、蔬菜瓜类、林果、水产、花卉苗木等多个领域,共吸纳会员7.7万多人,带动农户8.7万户,带动畜禽养殖、特色农产品等产业大发展。

土地流转:转出现代农业新天地

“俺种粮成功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俺打心眼里感谢他们!”说起土地流转,息县全国种粮大户柳学友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今年6月份,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专题报道了他的故事《向总理作出保证之后》。今年,柳学友的万亩小麦颗粒归仓,总产量达到4500吨,被《河南日报》誉为“河南麦王”。

为推进土地流转,息县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形成了“龙头企业引领、种粮大户承包、合作组织带动、土地银行存贷”的流转模式。全县已流转土地82.5万亩,承包100亩至500亩的种粮大户228户,500亩以上的50户。

土地流转不但催生了一批种粮大户,而且促进了息县特色农业的发展。项店镇的香稻丸、曹黄林乡的小香瓜、路口乡和彭店乡的西瓜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全县由国家注册和受理的农副产品商标已有十多个。其中,项店镇的香稻丸在十年前曾濒临绝种,项店镇广永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挽救了这一河南名产,集中连片种植,生产出每公斤零售价高达188元的“息香”牌天价香稻丸,稻壳都可以卖到4元钱一斤。

土地流转还让息县4万多农村劳动力从黄土地中解脱出来。他们纷纷从事养殖业、建筑业、服务业,全县仅规模养殖场就新增20多家。

社会保障:撑起农民“保护伞”

“以人为本”是息县社会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县已逐步形成了以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开创了新局面。

县委、县政府拿出1732万元奖补资金,新建324个村卫生室,实现标准村卫生室全覆盖。并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狠抓村卫生室管理和村医培训,把990名乡村医生送到省城专科学校免费培训一遍。

在解决“病有所医”的问题后,县委、县政府又把“敬(养)老院建设”作为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统筹实施。一方面加大新改扩建力度,新建、改扩建和完善配套设施乡镇敬老院47所,集中供养2226人,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45%;一方面制定奖补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农村敬(养)院,每所容纳百人以上的奖励20万元。目前,已有5所容纳百人的民办敬(养)老院正在建设。其中项店镇康乐敬老院总投资230万元,建成后可入住120位老人,使全镇五保老人达到百分之百供养。

农民领取养老金,如今在息县也变成了现实。今年,息县县委、县政府全面推行73个示范村养老保险工作,同时把城郊乡四个村失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受惠群众可达8万多人。7月份,首批开展试点的城郊乡的7个村参保领人员到第一笔养老保险金。

创新文化:引领经济大发展

广场文化活动一直是息县创新文化的一大亮点。人们在这里活动筋骨,舞剑练扇、轮滑竞逐,既动感十足,又温馨和美。“濮淮风情”广场文艺演出更是搭起了万人参与、万民同乐的大舞台。今年上半年,“濮淮风情”广场文艺演出举办了水利、林业、政法、环保和土地等单位五个专场,每场演出都吸引了近万名群众观看。

“百姓大讲堂”作为息县的精品文化栏目,已有32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做客。这些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为广大干群引来理论和思想的“活水”,被誉为“息县干群的文化大餐”。河南籍中国著名作家二月河作客“百姓大讲堂”时颇有感触:“我到过很多地方,但息县这种群众参与的热情让我很感动,而且全民参与的模式也不多见。”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息县文化品牌的含金量,是息县创新文化的有力举措。为打造“天下第一县”这一历史文化品牌,为其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5月份,息县与华豫兄弟动漫制作中心签订了26集大型三维动画电视连续剧《息国传奇》的合作协议,制作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地100多家电视台播出,同时在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推出。

为了让文化资源在“大招商”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以文招商”、“以文促商”,息县将刘邓大军渡淮广场及纪念馆、“五七”干校展览馆、龙湖公园景观带、倒座观音堂等项目列为息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对外推介招商,争取支持。目前,投资6800万元的刘邓大军渡淮广场及纪念馆、投资3000万元的倒座观音堂项目建设资金已经到位,龙湖公园景观带、“五七”干校展览馆选址及设计规划已经完成,正在积极招商。

人才创业:广阔天地展身手

息县围绕“改革发展,人才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制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县外人才引聚力度,做优县域人才资源开发使用文章,努力搭建创业服务平台,为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县委先后出台了《息县引导创业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实施细则》、《息县创业人才工作创新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鼓励全县各类人才创业。以加强合作组织建设为抓手,积极探寻人才资源开发使用新路子。建立各合作组织会员信息库,将全县所有合作社按产业性质分为28类,各类合作组织根据会员信息库情况,按照其职能,积极储备、培养、推介人才。

与此同时,激发人才创业的“兴奋点”。对投身试验区建设的各类人才政治上激励、精神上奖励、生活上关心,创造人才创业的良好外部环境。

目前,全县共有包括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大学生村干部、科研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创业人才在内的527人,积极投身试验区建设,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大展身手。

息县还通过招考、选聘等途径引进人才1108人,其中引进40位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或中级技术职称的县外人才到农村创业,引进14名硕士以上研究生任科技副乡(镇)长,引进“回归人才”143名,带动就业人员32650人。

人才就是生产力。目前,息县已基本形成了城关镇、城郊乡蔬菜基地,路口乡、彭店乡西瓜基地,包信镇养鸡基地,陈棚乡水产养殖基地,岗李店乡面粉加工基地,临河乡、长陵乡大米加工基地,关店乡花生基地,曹黄林乡小香瓜基地等产业格局,实现了人才创业带动传统产业向特色产业的转化,极大地带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组织建设:促进干群大和谐

息县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个难得的机遇,努力创新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致力加强基层民主化的自我管理,把社会各种力量召唤到党的旗帜下,带动各项事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固强补弱,实现组织全覆盖。随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农民党员队伍在不断扩大,分布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按照《党章》规定,对24个符合条件的村党支部升格为村党总支,同时,建立了18个联合型党组织;对“两新”组织,采取直接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先后在“两新”组织建立党组织117个;为加强外出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已建立27个驻外党组织,其中2个党委、2个党总支、23个党支部。为改变“双薄弱村”的落后面貌,从全县精心挑选的29名和市委选派的8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奔赴全县20个乡镇的29个村履职,各项工作已有效展开;村干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财政补贴和正常离任村党支部书记生活补贴工作已经落实,村干部任期有目标,工作有报酬,离任有保障的机制已经建立。

多管齐下,打造强劲排头兵。今年已在“双强”农民中发展党员312人;县、乡、村三级党员服务机构已经建立;以乡镇为单位,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已树立优秀党员典型20多人;全面加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培训,首批121名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已进行完毕;在外建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四强五带头”活动,架起了家乡党组织和外出务工经商成功流动党员之间的金桥。

群策群力,众人划桨开大船。加强了党建带团建、带工会建设工作,全县村级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已达到60%;已建立250个村级工会组织,占72.5%;继续推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8%;严格按照“六有”的标准,指导各行政村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村级的民主管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息县,这块古老的土地,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充满着活力,蕴藏着生机,饱蘸着激情。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农村改革发展的“试验之花”别样鲜艳、别样红!